作为房地产产品的销售价格标准,当然要依据项目所处区域地块的成熟程度、配套水平、建筑质量等硬件指标来确定,但更重要的是依据市场需求和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来确定,那些不考虑市场环境,不顾及市民消费能力,仅仅依据开发企业老板的个人喜好,或者机械地按照区域位置人为的划定价格的方法都是不足取的。
提高市民的购买力才是真正的救市
既然已经出台的政策还不足以使市民的购买力得以充分地释放,那么怎样做才能真正拯救危机四伏的市场呢?
一是根据市场状况继续调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一方面较低的储蓄利率会使部分储蓄客户寻求新的投资方向,加快市场流通;一方面可以使消费贷款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以刺激市场需求,而且还有助于扶助新兴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是尽快地给第二套住房贷款的政策松绑,重新制定关于第三套及第三套以上住房贷款的紧缩政策,以便进一步释放对于保障性和改善性住房刚性需求的购买力,而且仍然可以有效地抑制炒房等投机行为对市场秩序造成的损害。
三是通过加大财政对铁路、公路、水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因出口下降而倒闭的企业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四是通过减少税收、增加财政补贴等方法使城市居民的收入得以明显提高,则购买力才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五是加快医疗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的步伐,使广大市民完全解除因诊治疾病和子女教育带来的后顾之忧,才能够把我国的巨额储蓄余额转化成为巨大的消费能力。
六是加大供热制度的改革力度,尽快地制定一个稳定、合理的制度,变暗补为明补,解决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使社会更加和谐。
除此之外,位于我国寒冷地区的哈尔滨市由于天气因素导致住宅建设成本(主要是受墙体、基础、采暖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等影响)较南方城市高出很多,而同样建筑面积的住宅得房率又比南方城市低出很多,这就使得哈尔滨市的市民在购买南方城市居民同样使用面积的商品住房时要承担更多的费用支出。而且高寒的气候导致生存条件恶劣,居民生活成本、居住成本、出行成本和生产成本都大量增加,取暖与御寒是必备的生存条件,在我市居住比在南方地区居住必须额外支出一笔很大的费用,自然降低了生存水平和生活质量。因而为哈尔滨市居民争取高寒津贴,这也是当前我市政府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无论出台的政策是基于哪一种考虑,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市民的购买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