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地方财政已投入廉租房建设超过180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投入的两倍。在今年各地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实属不易。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不仅影响了土地出让收益,也使各地相关的财政收入减少。因此,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落实地方对廉租房建设的投入有积极意义。在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次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部长姜伟新明确提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是该系统当前工作的重点。核心是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鼓励各地在中央政策下,继续探索出台鼓励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政策。”齐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各地应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商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价格,促进交易活跃。
扩大保障领域
游牧民定居纳入其中,探索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以规模庞大的投资为契机,“安居工程”保障的对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同时,范围的扩大,也将进一步拉动投资、刺激内需。
在各地承诺不断扩大廉租房制度覆盖范围和增加经济适用房建设同时,城市棚户区和以煤矿、林区和农垦为主的城市周边棚户区改造正在快速推进。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投入一部分,受益企业和职工自筹一部分的模式。
山西省2007年全省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581.4万平方米已全面启动,省、市政府分别给予每平方米200元和100元的补助。黑龙江省计划用5年基本完成全省4000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改造,并要求改造项目中配建至少30%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吉林省2008年计划完成10万平方米林业棚户区试点改造,共补助2000万元,其它资金由企业和职工自筹。
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也被纳入计划,目前正在试点。与上述投资相加,3年总共需要投入1050亿元。
在着力解决好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帮助包括新就业大学生在内的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并以此带动社会投资和财政投入。
北京、成都、青岛等城市今年建设了一定规模的限价商品房,主要供应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通过市场为主、政府投入的方式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厦门、深圳、福州等地建设了经济租赁房,用于解决新就业大学生、公务员等中低收入者的阶段性住房问题。相关的探索和尝试,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