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救市令其实不是为房地产行业而救,我相信,如果出于这个初衷,政策还没出门就会被骂死。事实上房地产行业也不需要救。自从98年开始房地产行业步入市场经济的时代,楼市就已经开始靠天吃饭的生涯----从来都是宏观经济在左右楼市,而不是所谓宏观调控在左右楼市。
这道救市令其实是为全国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而救。严重依赖出口的制造业在人民币持续升值中风雨飘摇;美国金融机构的破产风潮正越过太平洋而来危险直逼中国的金融体系;如房地产开发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持续降低,几条紧箍咒一勒,任凭孙悟空也忍受不了。在此情况下,中国抛出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而这个4万亿的投资计划里,我相信,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得用过去十年的老办法,严重依赖房地产开发及固定资产投资。尽管这或许不是一个好办法,但目前可行而且管用。
这段话的水平非常高,和《本能》、《罗生门》有得一比,是我见过的为高房价辩护的文章中最巧妙的一篇。
第一段:在一个宏大的灾难背景上,显得很不经意地点出房地产价格下降,并且忧心在于交易量下跌、直指信心下跌(看看,众所周知啊,作者绝非危言耸听啊。)。
第二段:倒因为果,说交易量下跌会导致价格恶性竞争(巧妙地暗示,价格下跌不是消费者期待的,是恶性竞争的结果)。
第三段:非常简洁地原谅了如万科这样的“局部”降价行为,同时,把政府救市就是救信心稍加婉转,就变成了“阻止信心曲线继续下滑”,在读者心目中并不存在的“信心曲线”实际上偷换成“房价曲线”,如此简洁的文字,承载如此复杂的概念和概念的变化,真的是高!
第四段:略有破绽,一方面表达政府无须救市,一方面又说应该这么救,比较含混,要是换成别人,会直接说:要么救房价,要么不要救,不救房价的救等于白救。
第五段:是直裸裸的“尽想好事”,把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捆在一起,就构成“4万亿中的相当大部分”了,就象一个蛛孺和大力士站在一起:“我们两还怕谁?”
总之,雷女士这篇文章,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本,值得好好学习,从中可以领会到,利益、立场、出发点、目标的不一样,会对同一件事形成完全不同的判断。当然,我也不好说开发商按照雷女士这篇文章的思路去判断和作为,就一定会死得快,谁知道呢?利益博弈,往往是动机和结果不一致:想把别人置于死地,别人却“置于死地而后生”,想自杀的却活到九十九——这个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
但雷女士是文章高手,这点我认了。
最后,对于购房者来说,有人说“购房者的福音来了”,千万要小心陷阱;有人说你“信心不足”来激将你,千万不要豪气顿生;有人说你怎么胆小如鼠,你就说“咱就是老鼠,绝不想强奸大象。”(见注)
注:最后一句话的写法,是针对有人说我最近写文章“终于”没用两性关系作比喻了,我搞不清这样的劝告来自道学家还是伪君子,反正我两者都不想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