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短时间的加速起跑之后就迈入了黄金发展期,一路高歌猛进。这期间,中国经济也迈入快速发展轨道,二者相得益彰。拐点出现在第十个年头,2007年底,中国经济自身周期性增长回调加上来自大洋彼岸的经济寒流开始拍打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房地产市场也体味到了阵阵寒意。仿佛一夜之间,中国房地产市场陷入了低迷状态,商品房成交量猛降、空置面积迅速攀升。但与此同时,被抬高的房价却并不愿轻易就范、松动下调,而是坚挺不降,大多数开发商都在等待救市政策出台。
面对房地产市场有价无市的局面,有人担心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硬着陆"。呼吁政府救市之声因此此起彼伏,有着重大利益攸关的地方政府成为这轮救市的先锋,中央政府也出台了有利于房市回暖的相关政策。不过,尽管地方政府与中央部委都祭出了"救市"的招数,但愿望又不完全一致。前者显然对房价的波动更为在意,而后者更希望的是市场交易的活跃,在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上形成有效平衡,从而将房市带出低迷的陷阱。
把"市场的归还市场,政府的归于政府",或是实现房市"软着陆"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遭遇寒流
房屋成交量和开工面积是衡量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与否的最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和开工面积均出现大幅下滑;国房景气指数持续下滑以及居民购房意愿再创新低,均表明我国房地产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6.5%。10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3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1%。其中,空置商品住宅68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增幅比1-9月提高3.9个百分点。
商品房成交量的大幅下降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均出现下滑。1-10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918亿元,同比增长24.6%,增幅比1-9月回落1.9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7.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3%,比1-9月回落2.9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3.0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6%,显示房地产商对市场前景的谨慎态度。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使得民众更加持币待购。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个人住房按揭贷款2806亿元,同比下降了22.9%。根据央行2008年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未来三个月打算买房的居民人数占比为13.3%,分别比上季和去年同期下降1.8和2.8个百分点,并创1999年调查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居民购房意向谨慎。
最新国房景气指数显示,我国国房景气指数连续11个月走低,10月份的指数为99.68,比去年同期回落6.06个点,降至不景气区间。我国房地产市场由高度景气迅速下降到不景气对投资者信心打击很大,而信心的恢复需要时间。
中金公司在最近发布的2009年宏观经济展望研究报告中认为,在目前的成交量下,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南京、杭州、重庆、哈尔滨等全国15个城市现有的商品房库存,需要约27个月才能消化。
房地产市场的成交与开工寒潮的交织,预示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由过去"黄金十年"的高度繁荣转入中期调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