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地方政府“出兵”救市 >>新闻动态 >>
 
北京开发商自救出新招 购房送契税刺激楼市

时间:2008-10-28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肖宾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随着房地产新政出台,10月25日,北京房地产企业东亚新华公司的新闻发言人韩磊对记者表示,为响应政府号召,其公司旗下开发的东亚上北中心项目,从即日起到11月末,开发商对购房人送契税。

韩磊对记者表示,新政策的推出,对于市场成交量的回升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是短时间之内就有刺激作用,还需要观察和开发商的进一步推动。东亚新华公司在政策出台后召开了紧急会议,最后确定了一个策略,从即日起到11月末,购买东亚上北中心这个项目的,开发商都免费提供契税,打消消费者的疑虑。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对记者表示,这次新政里边,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降契税,据其了解,北京好多区政府,其契税就能支持财政收入的一半。这次降了0.5%,已经可以让市场感觉到了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坚定信心。东亚新华公司直接对购房人送契税,有利于进一步刺激购房人的信心。

最近,从国家宏观管理层到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的“救市”政策,包括降低房产交易税费、降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放宽开竣工时限等内容,有些城市甚至动用财政资金直接补贴购房者,“救市”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增强居民信心和购买力。

认真分析目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笔者认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保增长”的宏观经济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应忽略三个问题:迎合刚性需求,保障民生;防范房价暴跌使风险向金融机构转移;顺应优胜劣汰的行业发展规律,把市场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降低干预成本。

先说刚性需求与保障民生。其实,面对房地产“救市”,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如果购房政策放松,房地产商会得到喘息之机,房价没有降下来,老百姓的民生需求反而受到伤害。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问题——房价和地价,还没有被“救市”政策触及,而房地产市场的最大风险和问题,在于房地产投资和房价增速过快,远远超过了一般居民的购买力,首次置业等刚性需求被高房价严重压制。担心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会导致GDP增速放缓,甚至财政收入的减少,这当然可以理解。在救市的同时,更要参考本地区居民的实际收入、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等诸多数据,如果房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向“刚性需求”靠拢,且没有引发大规模的银行坏账,那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其次,既然房价下跌是迎合刚性需求,是挤泡沫的正常现象,那么政府提振房地产发展的工作重点就应放在防范风险向金融机构转移上。因为“救市”措施的主要着力点将是防止高房价的风险向金融体系转移。

在一个观望气氛浓重、销售惨淡的市场,危机意识当然要比以往更强。管理层应当督促商业银行加强对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的贷款监管,适当支持龙头企业的贷款需求;开辟产权交易等途径,推动部分地产项目向龙头企业集中,发挥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严格审批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的发放,杜绝未付清土地出让金就上马项目的“空手套白狼”行为。

第三,“救市”不应忽视房地产业的运行规律,而应该顺应这些规律,借市场自发的调节力量化解行业风险。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业集中度不高,一些有融资优势的龙头企业一直有提高市场份额的野心。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少数小型公司的困境会带来大笔银行坏账,因为龙头公司在市道低迷时会出手并购一些有不错项目的小型公司,很多项目不会成为烂尾楼。

实际上,某些实力强大的地产公司曾明确表示“反对救市”。比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对媒体表示:“房地产行业需要一些有品牌、有实力的大企业。这个行业的很多违规行为,通常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小企业做出来的。中国目前有3万家房地产企业,调整到2万家是一个更合理的数量。”可见任何行业都会有优胜劣汰,房地产行业多年来“大家都有饭吃”的局面很不正常,风险控制能力弱、开发模式跟不上市场变化的企业被淘汰,长远来说是一件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购房者的好事。

虽然上海市政府不久前试探性地推出楼市的拯救政策,并且有关领导还公开表示支持上海楼市的健康发展,但从近日的表现来看,这些利好似乎并未得到市场的呼应,成交量低迷的状况并未改观。分析人士认为,上海楼市的观望情绪积累时间较长,而房价却并没有实质性的下降,加上消费者中悲观预期占到主流,使得上海楼市的观望气氛不可能短期内消除。

成交萎靡依旧

从年初开始,上海楼市的成交量就一路下滑,在打碎了“金九”之梦后,“银十”也显得暗淡无光。从上周情况来看,虽然上海市推出了提高公积金贷款上限的政策,但从成交量来看,并没有起到明显的刺激效果。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0月第三周(10月13-19日),上海一手商品房(剔除动迁配套房,下同)供应量为57.38万平方米,环比大幅提升36%;其中商品住宅供应量也高达38.6万平方米,环比增幅达38%。但开发商踊跃开盘的心情却没有传染给消费者,数据显示,该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下降了20%,仅成交了11.6万平方米。从单周供需比的角度来看,上海楼市正朝恶化方向发展,该周住宅供需比甚至达到3.3,而此前这个数据一致在3以下。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成交量低迷,但是上海楼市的价格却没有实质性松动,加上宏观调控政策抑制了投机需求,这使得上海楼市的有效需求迅速锐减,从而造成当前这种尴尬局面。他指出,目前这种博弈格局的持续,很有可能导致市场风险以快速释放的方式,而不是缓慢释放的方式爆发,这对上海楼市的健康发展不利。

救市出现“反效果”

从政府角度而言,推出楼市的救市政策意图传递一种信号,那就是政府希望楼市稳定发展,不至于大起大落。但在很多消费者的眼里,却认为政府救市其目的在于拯救开发商,甚至有不少消费者认为,政府救市反而说明楼市正处在崩溃边缘,观望情绪反而进一步加重。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曾指出,试探性的救市政策难以改变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调整下,人们对楼市的悲观预期。政府越是救市,越是表明楼市走入下跌通道。因此购房者也会持续观望,以等待楼市底部的到来。

事实上,上海楼市中的悲观情绪不仅在消费者中扩散,还蔓延到了行业内,房地产中介就是其中的最大受害者。受二手房成交量极度低迷的影响,上海近期频频爆出房产中介倒闭的消息,一些中介公司的门店收缩比例已经达到50%。与此同时,大幅裁员也成为房产中介公司当前的普遍现象。分析人士指出,相对一手房而言,二手房市场供应量更为庞大,其中也囤积了大量的投机客,而二手房缺乏一手房天然的吸引力,其需求的削弱比一手房更为直接,因此,在宏观经济下滑的背景下,二手房市场的冷冻期仍会持续,地产中介的冬天仍然很漫长。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北京开发商自救出新招 购房送契税刺激楼市 的资料
· 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 [2013-08-15]
· 24个省会规划新城 总面积超4600平方公里 [2013-08-15]
· 时事评论:中国不宜建大量小型工业城市 [2013-08-15]
· 中小城镇建设难题:把好气象灾害防御关 [2013-08-15]
· 勿“挡海”不“遮山”如此城市规划很人性 [2013-08-15]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