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疑中等来蝴蝶效应
西安“救市”一月之后出现了蝴蝶效应,杭州、南京、 上海等18个城市和财政部出手“救市”。“救市”组合拳对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楼市来说,是国家从房地产调控到稳定楼市的一个政策上的转变
西安市政府办公厅秘书二处张选民处长也是“救市”新政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西安“救市”新政的出台及制定具体细则是经过科学调研、反复论证、多级审议之后推出的。
张选民说,8月5日,市房管局、市财政局分别赴其他兄弟城市进行考察。在经过大量调研、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经验、听取专家学者和市民意见的基础上,草拟了“救市”《意见》,市政府有关领导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了反复论证推敲后,于9月1日提交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新政规定,从2008年9月4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对购房户按购房款总额,分1.5%、1%、0.5%三个等级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而且对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家庭收入标准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也加大了对房产开发企业城建费用支持力度。
9月4日,“救市”新政问世,它受关注的程度无疑是颗“原子弹”,瞬间引爆了舆论。
网民们铺天盖地的指责声此起彼伏。一篇名为《西安市出台“救市”举措四宗罪》的文章说:一是挑战宏观政策;二是破坏房地产市场持续;三是破坏社会公平;四是滥用行政权力。“西安市的政策目的是维持高房价,本质是维护开发商的利益”……
质疑声此起彼伏,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救市不是救开发商,”肖争光说:“房地产不是开发商的房地产,它和建材、建筑、装饰等48个行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恢复房地产信心的问题就是引导和化解危机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很清楚”。
“无论外界的质疑声音有多大,但我们清楚,一是我们的救市政策是经过科学论证的,二是我们问心无愧,经得起各种考验”。肖争光说:“从西安的实际出发,保持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走科学持续发展的路子,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的追求。”
面对质疑和全国众多媒体的采访要求,西安市低调应对,除了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及时应对回答一些疑问外,基本是默默地面对误解和指责。
有容乃大,民生为天。
西安“救市”一月之后出现了蝴蝶效应,杭州、南京、 上海18个城市出台利好“救市”政策。分别从“放宽购房入户”、“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减免契税”等方面下猛药。
10月22日晚,财政部也重拳出击,适时推出国家“救市”政策。
有专家认为,“救市”组合拳对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楼市来说,这无疑就是一场及时雨,是国家从房地产调控到稳定楼市的一个政策上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