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气温的骤降,让所有珠海人都感到了阵阵凉意,人们纷纷穿上外套御寒,冬天似乎真的来了。虽然说这南国的冬天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但短期的寒风总不禁要让人打几个冷颤。相信此情此景对于经历阵痛的楼市来说是一个再真是不过的写照,俗话说,冬天来了,春天也就近了,随着中央政府一系列关于楼市政策的相继出台,加上国十条等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措施,楼市在经历转型的阵痛中探寻春天的踪迹。
深刻而深远的变革
说到多家政策,就不能不提2007年的9·27新政,这一新政的出台,对于楼市来说,是深刻而深远的。想想去年楼市的火爆现象,相信每关注楼市的人都会记忆犹新,排队购房、开盘售罄、价格飞涨,也许是去年新政出台之前几乎所有楼盘销售的关键词,然而火爆的背后也暴露出诸多严重的问题,比如投资客的大量拥入;价格高企,背离了其本身的市场价值,也超出了大部分购房者的承受范围。然而还是有大量的购房者在此期间盲目入市,也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背离市场的结果就是被市场抛弃,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的9·27新政也适时出台,对于当时的非理性市场而言,犹如当头棒喝,于是乎,各地楼市纷纷进入调整期。
珠海,可以说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城市,用大家的话来说就是"慢半拍",在全国各地楼价疯涨的时候,珠海楼市可以说的比较冷静的,当9·27新政之风吹来的时候,珠海的市场相比深圳等地"御寒"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因为珠海的楼市泡沫远不及其他地方那么华丽。但影响同样是巨大的,进入2008年以来,成交量下降,价格走低,观望气氛浓烈。
但我们也可以看见,即使是在相对不利的市场情况下还是出现了一些市场亮点的,在这期间,一些楼盘根据市场情况做出了相应调整,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同。
政策利好,春风吹起
在去年9·27新政出台一年时间以后,在今年的9月15日央行出台了自从04年以来的第一次降息,而且在随后的时间多次下调各项贷款利息和税收,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到最新的国十条中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各大银行也跟着出台相应措施,虽然在细则上各个银行还在斟酌,但一系列的楼市利好政策无疑给了我们一个信号,政府开始"救市"了,这里所说的"救市",并非是要房价再次上涨,而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何这样说,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50多个上下游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政府必将两手抓,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保障百姓利益的同时又要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也并不矛盾,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真像少部分非理性期盼的那样房地产市场崩溃,开发都商破产,对于广大购房者来说真的是好事吗?这样一个周期以后,不但国民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增收困难,而且住房供应量不够,也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快速上涨。再者,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房地产市场在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在利好政策上的偏重90平方米以下的首次置业者也可以看出,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需要住房的人买得起房,同时重振房地产市场的信心,让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稳,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从另一个角度来将,这是利国而又利民的。春天,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沐浴到阳光。
这里不得不再次把珠海作为一个特例,在珠三角,珠海一直是不温不火的,作为特区而言,发展上也没有深圳"三天一层楼"发展速度。除了城市为了保护人居环境,而做出了一定牺牲外,交通也是以往制约珠海城市发展重要因素,但是随着珠港澳大桥方案确定、开始融资,广珠铁路、轻轨建成在即,西部沿海高速等各条交通干道的改建、贯通,各港口的改造,珠海将一跃成为珠三角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城市发展的步伐将大大加快,由此带动的房地产市场也将跟随城市发展大有可为,从中海地产、万科、金地、中信华南等纷纷进驻珠海可见一斑。
价格向价值回归
在楼市调整中,广大购房者最关注的莫过于价格了,购房观望的原因中除了舆论的影响,对于政策的等待,最大的原因就是价格没有降到了心理价位了。然而,在调整之前楼价的非理性上涨,到前段时间的观望时期,我们的购房者是否应该思考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买房的时候,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应该是房子价格,还是价值,也是通常所说的性价比。我想更多的人关注了价格,而非真正去思考在价格后面蕴涵的价值。前几年一部分购房看到价格不停的上涨,抱着"买涨不买跌"心态,也不问所购买的房子是否值那个价而盲目出手,到观望时期又有部分购房者,不论房价怎么降就是不买账,即使价格已经很合理,却还希望再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