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救市”新政的省级地方政府。而其政策特色,除减免契税、实行公积金贷款优惠、给予购房者财政补贴之外,还不乏“政府购买商品房向低收入人群供应”等“亮点”。
打响救市“第一枪”
事实上,早在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楼市一片低迷、政府“救市”与否争论不休之际,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便向郑州市政府、河南省政府力陈市场之危,吁请官方尽快“救市”。
期间,河南楼市则是“不断恶化”。
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河南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继续下降。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817.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7%;商品住宅销售额为393.17亿元,同比下降12.1%。截至9月末,全省空置商品住宅138.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2%。
“房地产业对郑州市GDP的影响至少在2%,而房地产销售的持续低迷已成为影响郑州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主导因素。”谈及楼市困局引发的连锁反应,郑州市市长赵建才并不讳言,“房地产业的低迷已经直接导致钢材、水泥的滞销、劳动力过剩等情况的出现……”
“当前,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消费预期的影响,河南房地产市场持币观望气氛浓厚,商品房销售呈现加速下滑态势,而且已经开始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县城传导。”10月28日,出席“全省经济运行工作会议”的河南省建设厅厅长查敏更是“感同身受”。
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秘书长赵进京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房产滞销无疑将会导致部分房企资金链紧张,而其资金链如果断裂,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诸如大批相关行业的工人失业、投机资本趁机流入等等。
与河南一样,国内其他省份的楼市交易亦出现持续低迷格局。市场行情一路下滑,今年9月中旬,央行终于决定降息。这一“救市”行动随之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肯定。其后,从中央到地方,楼市“新政”不断涌现。
以此为背景,河南省政府打响了救市“第一枪”。
新政有何“亮点”?
“与此前已经出台的各项规定不同的是,河南将出台的房产新政鼓励居民改善住房条件。”查敏厅长介绍说,河南计划出台规定,即对首套住房人均建筑面积未达到全省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标准、改善自身住房条件的购买者,购买第二套住房时,将可以比照首套自住房有关政策执行,希望以此鼓励居民将现有的住房“以小换大”,实现住房的梯度消费。
据悉,对于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执行土地、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免交城市基础实施配套费、人防异地建设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劳保统筹等政府性基金。凡列入年度建设计划、土地供应计划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项目,在办理用地手续时可单列申报,随报随批。
此外,为进一步激活“二手房”市场规定,各省辖市可对“二手房”交易应交纳的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地方所得部分予以补贴。
而郑州市的“救市”新政,与其他城市相比,最大亮点就是大打“民生牌”。“17条”意见中有6条内容与民生地产有关,如针对中小套型、二手房和商业用房短期促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