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等中央的救市细则,还不如积极参与保障型住房的开发。”某上市房企高层管理者一再慨叹道。在他看来,房地产企业新的活路应该是涉及数百亿的中央保障型住房的开发计划。
据上述人士介绍,一些大型开发商已经开始行动,万科的“围屋计划”是最早的廉租房开发试验。凭此经验,万科积极活动,希望参与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工程中。碧桂园也不甘落后,据消息人士透露,其一直在地震重建区活动,通过前期大力捐资修路与政府建立关系,期望曲线参与各种重建工程。
但更多的开发商只能眼巴巴地等待,等待中央对诡异的“改善型住房”下一个定义。
银监会眼中的改善型住房
“有些喜出望外。”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这样来形容10月22日的心情,当天财政部贴出了几项中央救市的重大举措,其中包含有放松“二套房贷”的“改善型住房”政策。然而直至11月中旬,这个新名词还是没有一个清晰解释。
从10月22日开始,商业银行就开始走钢丝,先是农行早上公布的细则晚上被勒令收回。接着是光大银行公布的具体措施也被紧急叫停。本来10月27日是各项细则出台的最后期限,但结果是集体难产。
紧接着,市场就开始了传谣——辟谣的“游戏”。先是“招行上海分行贷款细则”的文件在沪上部分中介公司间流传。细则显示:对于首套贷款客户,只要是符合银行认定的“优质客户”,不论是否是普通住宅,都可享受贷款八成、利率下浮30%的优惠。但马上就是招行总部的澄清声明。同时在广深等地的地产中介中也在流传各种版本的“细则”,但所有商业银行的总部都马上公开否认。
正在所有银行都在纷纷扰扰之时,有人发话了。
“央行没有细则,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客户的情况自主来决定,不要拿着首付比例和利率去恶性竞争。”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公开表示,“关于第二套房按揭比例,政府不应该出台这个具体的比例数,这个比例数应该由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自觉提出来。”
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但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决定吗?
银监会11月6日出台了对房地产信托的风险控制通知。据银行内部人士透露,对于“口子放得比较开”的银行,管理层会给予口头“警告”。
唯一没有被银监会驳回的是交通银行出台的细则:即对新增客户首次利用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贷款利率可执行基准利率的0.7倍,首付比例20%。在二套房和其他客户首付比例和利率政策方面,对已经利用贷款购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以上住房的,其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