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鹭岛坊间议论最热烈的话题莫过于市国土房产局刚刚发布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十条意见》。笔者注意到,多数市民对政府放宽百姓购买普通商品住宅享受的优惠政策表示欢迎,但也有些人担心政府出手激活楼市,厦门房价会因此“水涨船高”,让市民享受的优惠最后归零。
任何一项房产政策的出台,都会触动房价涨与跌的敏感神经。把厦门此次房产“新政”放到全国大背景来看,其政策依据来自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政策,时机恰到好处。笔者以为,房价涨跌虽然体现市场供求关系,但政府此番推出新政,目的显然是救“房市”,而非救“房价”。
从房地产全行业来看,景气不足已是不争事实。国家统计局新公布的今年前10个月房地产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6.5%。今年前10个月,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也同比下降了22.9%。楼市低迷,百姓更是持币待购。房地产行业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已达1/4左右,且上下游共涉及钢材、水泥等50多个行业,如果房地产业低迷,经济发展的风险将加大。正是如此,国家系列新政意在刺激房地产消费,而非“保房价”。
就我市出台的具体优惠政策层面来看,无论是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取得房产证后其所缴纳的契税将给予全额退还的政策;还是原来对个人购买超过5年的普通住房才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如今放宽到2年,这些举措最大受益者都是首次购房的消费者。我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已实施多年,不少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正如相关政府官员一再强调的,“新十条”是鼓励老百姓“自住型消费”。可以预见,厦门房价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走势平稳,投机者恐怕沾不了多少光,房价上涨恐会乏力。
房地产市场自身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房价并非炒房者可以任意操控。我市新出台政策符合中央政策,其出发点也是通过刺激国内住房消费,拉动整体内需,缓解外部因素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我们不必怀疑其让利于民的根本目的,相信此次真正得实惠的都是咱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