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同时,对房地产行业近期能否保持稳定也甚为关注。来自监管层的信息显示,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中央将在此前出台的税费减免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更具体化的政策。正如4万亿扩大内需一样,虽是实际价值没有意义大,但确实诉求市场基调鼓舞人心。4万亿的拨款尽管不是单独针对房地产行业,但是其涵括的范围以及对市场信心的恢复起到了不可侧目的效果。政府之所以在2011年之前陆续拿出4万亿资金,是做个国家表率而已,真正的目的在于给市场以信心,让农民老百姓把荷包里的钱拿出来拯救中国经济。4万亿对于整个国家经济来说,犹如一个石子执向大海,至多激起一些转瞬即逝的涟漪。
稳定才是最终的本质
1998年,房地产业10年牛市的大幕掀起。10年之后的今年,房地产市场却已进入寒冬,重新启动困难重重。如果用轮回来解释这种经济现象的话,那此番的房地产行业波动应该也会由谷底步入另一个时段。国务院的态度就是要把握和调控房地产业的走势。至于房地产业的基本走势是什么?从长远而言,基本上还是要以稳定为主,一方面要稳定房屋的销售量,另外在价格上也不应该出现大起大落。
其实,房地产行业本身没错,错就错在行业泡沫过大。房价的疯狂抬高,楼盘自身的疯狂炒作,投机行为的大批存在,使得行业的泡沫逐步增大,而泡沫增大的后果必定是引起行业的畸形发展。房子本只是居所的功能,但它被当成是产品时,当价格泡沫被吹高时就淹没了其本身的真实价值。十七大的会议重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是启动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的源头性因素,而房地产、汽车和信息技术是其中的支柱性产业,这将促进我国经济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的阶段。
无论是从房地产自身行业而言,抑或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说,稳定才是治国治本以及加速健康发展的本质所在,过大的抬高或者过低的挤压都会将行业引入歧路。
历史背后的宏观调控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8是一个最吉祥的数字。不过,在经济界,8好像是一个魔咒。在过去的20年里,逢8必有一次萧条。1988年、1998年、2008年,莫不如是。
经济从冬天自然过渡到春天,三年是个转折节点。历史并非简单的重复。从过去不敢轻言买房,到去年省吃省喝也要当“房奴”,10年之间,一个全新的住房制度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状态,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改变从来都是自上而下。1998年,房地产市场的温吞,是因为自1993年的宏观调控之后,历经3年才逐步回暖;2007年,房地产市场的过分炙热,再次迎来了宏观调控。
继续回顾历史,和拯救经济有关的地产历史。虽然我国地产行业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用地产行业缓冲和拯救经济的案例,采用扩大内需和确立房地产为国家经济支柱的这次政策手段并非是第一次。
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投机性购房潮并随后出现长达近10年之久的低潮后,从2001年开始热火的房地产业,从未像2006年那样充满争议。两年的泡沫论之争后,2006年的房地产业经历了近年来前所未有的密集调控,九部委在短短6个月中陆续出台13个房地产调控政策,涉及住房结构、土地管理、税收、信贷、市场交易秩序,甚至反腐等环节。历史是可以借鉴的,也是相似的。每一次的变动,都将带出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上面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