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虽然价格联盟在市场面前鲜有成功的例子,但却从来不乏后继者要和市场较劲。最新的例子是沈阳出现的房地产商的“不降价联盟”。日前,在沈阳市房地产开发协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沈阳市 72家房地产公司联合作出如下承诺:“承诺不降价,如果降价一定为市民补偿差价。”按照这个承诺,此次参与联合承诺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商品房一旦出现房价下跌的状况后,他们都将掏腰包给房屋业主提供补偿。
这些房地产商向消费者发出一个信号:房价不会下跌了,抓紧买房吧,即便房价会下跌,还有我兜底呢,你们怕什么?如此集体承诺,说明企业对自己没有信心:我自个儿是扛不住的;其次,是对别人也没有信心:你们不降我才不降;当然说到底是对市场没有信心,因为若看好的话,这个联盟原本就没有成立的必要。所以提出“补差价”,与其说是给购房者吃定心丸,不如说期盼能尽快回笼资金,毕竟年关将近,要付钱的地方多了去了。因此,沈阳这些房地产商的“抱团取暖”,恰恰是对楼市预期看淡又对高房价依依不舍的产物。
不看好是有道理的。当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提振楼市措施,但各种“救市”举措效果似乎还不明显,大多数城市成交量不仅没有出现反弹,反而进一步萎缩。而全国城镇储户最新问卷调查表明,未来三个月打算买房的居民人数比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一点八个和二点八个百分点,创调查以来的新低。显然,导致目前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原因复杂,既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有关,也是对前期楼市过热、房价泡沫太高的必然修正。
需求不足是本轮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的最根本因素,背后反映的是过高的房价超出购买力以及宏观经济恶化使得购房者对房市的预期悲观。虽然政策面已发生重大转向,但这依然不能改变房价理性回归的趋势。
而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看,重要的不是维持目前的价格水平,而是防止恐慌性下跌引起的过度调整。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在未来 3年投资9000亿元用于保障房建设,虽然与保商品房的市场价格无关,但会对高房价起到抑制作用。房地产开发商如果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刻意保护高房价,只能是饮鸩止渴,最终受伤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身。中国这些年经济发展的历史早已表明,不论何种形式的利益联盟,最终都会在市场面前土崩瓦解。楼市的不降价联盟也不可能例外。
主动挤泡沫,还是被动等待泡沫的破灭?选择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主动挤泡沫就是让房价相对于基本面理性回归,结果是价跌而量涨,使得房地产商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假如坐等泡沫破灭,价跌而量不涨,一些房地产商出现财务危机甚至倒闭恐怕也难以避免。对此,房地产商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