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地方政府“出兵”救市 >>新闻动态 >>
 
房产商的哈姆雷特抉择:低价入市回笼资金

时间:2008-12-0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佚名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开发商断臂融资求生

无论怎样,挺了将近一年之后,房价才微微降了下来。对于开发商而言,如果资金不是非常紧张,降价总是一个痛苦的选择。

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大致包括由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房屋销售回款三部分组成。2007年10月央行严控开发贷以来,占房地产资金60%以上的银行贷款,一下子没了着落。

“北京的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今年上半年就已经通过钱庄、高利贷、典当等高成本的非正规渠道来解决资金问题了。”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但这些渠道,仍然难以满足地产商对资金过多需求。

因此,在大幅降价的同时,北京一些房地产企业不得不断臂求生——将项目转手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开发。从10月至今,这一现象愈加明显。

11月14日至12月11日,北京华星置地投资有限公司,转让旗下的北京汇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7%股权及46764.24万元债权;11月13日至12月10日,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转让旗下城乡京润(北京)置业投资公司整体产权……

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网站的转让信息一栏中,房地产项目的转让明细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从10月底至今,有近20个房地产项目进行了股权转让。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产项目转让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透露,公司在2006年囤积了几块地皮,当时分别成立了几家项目公司。2006年市场形势大好,几个楼盘项目相继推出,都赚了不少钱。但到2007年底至今,由于销售疲软回款缓慢,公司已经没有没有多余的资金请专业资质的机构和人才帮助项目运作,只好转让公司的子项目股权,委托大公司来接盘经营。

“在所有投资经营领域中,房地产开发对股权开放是最保守的,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转让股权。”清华大学国际商业地产运营商、CREO办公室首席专家朱凌波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不愿意转让股权的原因很简单,地产开发的利润太高,因此开发商都一股独大,不愿与他人分享利润。

同时身为金茂润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的朱凌波,发现今年接触的一些多元化经营企业,有不少企业已经通过股权转让的形式,开始逐渐退出房地产市场。

其他融资渠道不畅

业界普遍的共识是,在北京立足的房地产企业大多资金实力不菲。北京房地产市场多年来一直是众房企竞相争夺的主战场,但由于北京开展项目所面临的高强度竞争和高昂成本,经过多年洗礼,能留存的多为一些国有大型房企、国内一线房企和外资地产巨头。

但现在,这些地产大鳄的资金状况如何?从以下几个例子可见一斑。

今年7月,任志强掌舵的华远地产再次卖地求生,与香港嘉里建设集团设立合资公司,开发燕莎商圈的“星源汇”项目。任志强7月份在无锡向多家媒体透露,此次合作,华远地产只出地不出钱,全部建设资金由嘉里建设负责。

今年9月,凯德置地以33.4亿的价格,出售北京总部凯德大厦。凯德置地是东南亚市值最高的房地产公司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在华的全资子公司,1994年进入中国进行住宅和商用房产的投资、开发。凯德置地总裁林明彦称,北京总部大厦转让,“主要考虑到此项交易将巩固我们的资产实力”。

11月以来,富力地产两大主要股东,运用自有资金收购公司名下商业物业,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输血自救。据《华夏时报》近日报道称,富力地产仅有19亿现金,2007年富力拿地1030万平方米,耗资近70亿元,现在有近300亿负债,资本负债率高达139%,而一些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压力紧逼,等米下锅。

“大小开发商在销售萎缩情况下,所面临的资金困境是相同的。开发商此前多用拖欠土地出让金分期领取土地使用证的方式,即‘7个锅盖盖10个锅’的方式,迟早是会出问题的。”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公司执行副总裁胡景晖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除了依赖销售回款、银行贷款,房企还能去哪求金呢?

为破解资金困局,富力地产计划申请发行A股。其实在资金困顿的2008年,很多房地产开发商都期冀像去年SOHO中国和远洋地产那样在香港H股再创辉煌。

但今昔不同往日。今年3月,有新地王之称的恒大地产赴港IPO搁置,此后内地房企香港上市频频失利。

“2008年以来,香港和内地只有两家房地产公司成功上市,房企通过资本市场增发、股本扩张的渠道已经不通畅了。”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多年来,即便包括美国、香港的上市公司,加上内地A股上市公司,内地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数量,统共也不足100家。

而对于这些上市的房企,唯一“理想”的融资方式就是发行公司债。但是除了中粮地产、金地集团等这样少数国字背景的企业有机会获得,民营房企鲜能参与。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7 >>] 下一页 共7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房产商的哈姆雷特抉择:低价入市回笼资金 的资料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秦虹:房地产企业不缺钱 [2013-05-17]
· 城镇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并非是房地产 [2013-03-12]
· 蔡继明:高房价严重阻碍着城市化进程 [2013-03-11]
· 评论:不能再让新型城镇化沦为房地产化 [2013-02-26]
· 首届中国生态城市房地产经济发展高峰论坛 [2012-10-26]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