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想救,而是地方缺乏有效的刺激手段,从其他城市的救市效果可以看到,如果实施激进的手段,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让楼市更加畸形。”一位接近决策者的政府官员向记者透露,市长的态度是,政府再强有力也无法改变市场的供求规律。
政府明确不救市,开发商的态度反而可以更决断。“我们唯有不断用价格来试探市场底线。”程明宇表示。与成交量相比,深圳楼市的成交价就让人汗颜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相关数据显示,深圳依然是房价下调最厉害的城市,深圳新房价格同比跌掉了18%,环比则下跌2.4%。
和其他开发商一样,程明宇所在的公司去年也把业务扩张到一些二线城市,其中就包括沈阳的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占据的资源与深圳相仿,但我们在沈阳就不会降价。”程表示,沈阳市政府的救市态度明确,一度由政府发起开发商“不降价联盟”,现在政府更计划不修建经济适用房,反而让有资格申请经济适用房的市民自己购买商品房,每户发放5.5万元补贴。“如果这个时候我们降价,那才是脑子进水了。”但程明宇也坦言,现在沈阳的市场非常冷清,基本没有成交。“先耗着吧,只要政府态度明确,发展商观望的成本也不是太高。”
比较两地的情况,程明宇的总结颇值得玩味:深圳考验的是(开发商)的营销能力;沈阳考验的是(与政府)的谈判能力。
深圳式自救
深圳成交量的持续回暖代价非常简单,那就是把“价格往地板上打”。市场也正在强化这种状态,中原地产的研究报告显示,11月销售状况良好的项目,都是“性价比”较佳者。销售表的前6位都是当月开盘,定价相对较低的新盘。
而一些重新定价的“旧盘”也取得不错的销售情况,例如华侨城纯水岸在打出7折的优惠价格后,这个均价每平方米4.5万元的豪宅产品11月也卖出了17套。位于梅林关口的豪宅星河丹堤11月中旬也推出两栋特价房,1.2万元/平方米起,而此前起价是2.1万元/平方米。市场的反应也非常正面,据第三方机构统计,该盘当月成交了158套。
其实从10月开始,深圳的各大楼盘就开始酝酿降价,蛇口一处此前售价在4.5万元/平方米的豪宅打出特价,起价降至约2.2万元/平方米。据中原地产的报告显示,降价的楼盘都取得不同程度的销售增量,一些坚持不降价的楼盘则维持原样。
“不降价行吗?后浪推着前浪走啊,”一位开发商私底下抱怨道。从11月开始,深圳新增供应开始不断增加。数据显示,11月份,深圳全市58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比10月增加超过一倍。而这种情况正在加剧,12月份深圳楼市将更为“热闹”,全市预计超过20个楼盘开盘,供应住宅超过100万平方米,环比再增加一倍。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的销售压力可想而知,“而降价成为提高成交的不二选择”,上述开发商直言。所以中原地产预计,深圳12月的楼价还会持续下跌。
“深圳房地产市场回暖,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在房价全面下调,”易宪容认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问题,根本上也是价格调整问题。房价调整深度越大,市场需求越是容易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