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总是透支幸福,现在回归到了日子里。”冯仑这样说。
10月中旬,中央政策“千呼万唤始出来”,拉动成交量和扩大保障性住房成为主调后,有所准备的开发商明白“幸福不会来得如此突然”。
两张面孔
即便幸福不会突然来临,还是让人看到政策救助下的两张面孔。
一些开发商仍在政府部门间奔走,言必称“一损俱损”。一位四川的开发商私下告诉记者,“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毕竟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哪个开发商倒了都是一大堆社会问题。
另一些人的思想则要成熟一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范小冲说,只要领会到“保增长,调结构”就够了,地产商别指望有多大利好出台,别把指望政府当成一种常态,更不能成为一种依赖,不依赖就是换种活法。要么就干脆不做了,要么就坚持政府路线做政策性住房,要么就做政府不做的高端商品房和商业建筑综合体。
不管是立足全国扩张的万科、龙湖,还是立足区域聚焦的河南建业、成都置信,他们已经开始习惯在冬天不开空调,让女员工穿着职业短裙感受“寒意”。河南建业的董事长胡葆森说这是“过雪山”。
冯仑表示,冬天过来,地产商还活着是一种幸福,但等待不是办法,靠赖着政府、赖着银行是幼稚的。如果地产商现在只关注成交量的变化,那是断然迎不来下个蜜月。“应该干点别的,比如调整开发结构”。冯仑说他经历了两轮“蜜月”,也经历了两次“调整”,有不少经验: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海南,另一次是1999年到2007年的北京。这一次万通将下一轮蜜月预测在三年之后。
“今年的调整是中国房地产业的一场成人礼。”范小冲认为,如果地产商还是夹在政府和市场的中间,是很难等到下一个蜜月的。“找到自己最适合的路,才能找到差异化的蜜月。”
“该发挥开发商自身的调节功能了,毕竟到目前真正死掉的开发商并不多。”一位知名地产商营销总监倒是对另一件事很担心,从2009年开始,大量开发商将对2007年销售房屋实现交房。房价跌了,购房者的情绪可能在交房时集中爆发。各种办证和水电器入户费用,在收取上可能会遇到很大困难。这种可能发生的风险,不是政府通过“减免”来埋单,就是开发商来承担。如果是开发商来承担的话,那又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政策现在如果过于密集只能加剧市场的观望,真正的政策应该面对即将到来的交房危机。”从他的话语中可以听出,从认识到行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具体问题上,开发商对政府的依赖依然是很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