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急于改变楼市低迷现状的努力,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事情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几个月的时间,中国的房地产业就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行业走向衰落的速度有多快。
仅仅在一年前,地产商们还在为自己售楼部前购房者排起的长队而欣喜不已。在当时,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也给政府带来麻烦,飞涨的房价使其备受指责,如何遏制房价迅速上涨的势头成为重要的公共话题。
政府在两年间对房地产行业采取的各种措施似乎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房屋成交量和房价还在不断攀升。但在去年国庆前夕政府出台了限制投机性买家的措施并缩紧银根后,行情开始逆转。对楼市泡沫破裂的担忧开始代替此前的乐观看法,随后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令消费者感到恐慌,大量购房者改变态度持币观望。
房地产市场行情终于掉头急速向下。尽管房屋价格并没有太多松动,但大幅下降的成交量已经揭示了市场有多么疲软,8月份的销售面积下降了36%。而去年的销售则是比2006年增长了超过50%。不到一年的时间,地产商们陷入了苦苦挣扎的境地。
这种情况显然不是中国政府愿意见到的。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增幅的放缓速度已经超出了人们预期。如果房地产业继续下滑,中国可能难以将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这个增幅长期以来也被政府视为保持经济繁荣的最低要求。
当中央政府开始房地产的“救市”行动后,尽管质疑的声音铺天盖地,却没人再觉得不可思议,一切都仿佛意料之中。
在此之前,全国已有18个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救市政策。其中,长沙市政府第一个推出货币补贴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作为国内末代“地王”出现的城市,长沙市政府的举动无疑更加引人注目。
“敢为天下先”
“长沙市政府率先推出的救市政策体现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湖南长沙,房屋产权管理局副局长胡汉清对《新世纪周刊》说。这时是10月下旬,距离长沙市政府推出救市政策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针对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长沙市较早出台了救市政策。7月20日长沙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多方面推出优惠措施:经适房全面推行货币补贴方式;二手房交易综合税调为1.1%;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至两成,最长年限至30年;多项房地产税费减免或延迟收取。
在中央政府态度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出台这些政策,显然会承担一定的风险。至少在10月下旬以前,当地政府官员表现得并不如后来的胡汉清一般轻松。“救市”这个词甚至成为一种禁忌,“不是救市,只是市政府出台一些关于房地产的政策。” 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在私下聊天时谨慎地表示。
据胡汉清透露,长沙市政府的救市政策出台以后,长沙市政府确实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相关话题在网上被炒得很热烈。建设部当时派了一位沈姓处长到长沙了解相关情况。沈实地调查后并没有表态,后来也没有下结论,这让他们很是担忧了一段时间。
真正让他们放下悬着的心的,是10月18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的一番话,“每个城市根据它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房地产的形式,可能会出台不同的政策,这一点上我们相信每个城市政府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仇保兴是在深圳出席“中国市长论坛”时作出上述表示的,这也被认为是中央正式认可地方政府救市行为的表态。
胡汉清认为,救市政策出台以后,长沙楼市比较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以平稳的态势走下去,不会像2007年一样房子又被炒得很热,导致房价重新抬头。在投资客基本不会再进入市场以后,市政府救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货币补贴的方式帮助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