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里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臭气,垃圾库却是一番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附近运送垃圾的三轮车、板车不停地进进出出,一群像从水里捞出来的环卫工人借这机会歇歇脚,聊聊天。
在这里,收集到的垃圾要进行第一步处理。首先由分类机进行分类,被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可利用的和不可利用的。大体积的垃圾则要经由一个蓝色的压缩打包机进行压缩、打包,然后,用吊杆装进卡车,经由完全密封的垃圾运输车分类运走。
“每天差不多要跑七八个来回,垃圾多的时候,要忙到晚上11点哩。”有环卫工人说。
至此,整个垃圾的收集过程基本完成。
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基本为混合收集,虽然从2002年政府开始提倡分类收集,但垃圾分类收集依然只占16%左右。
而混合收集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将收集容器放置于固定的地点,如居民小区、街道两侧,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每天有专门的环卫人员负责收集这些容器里的垃圾。二是在居民小区建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站,居民每天可以把生活垃圾扔到垃圾站。三是垃圾道,在中国不少城市的高层住宅楼中,垃圾道在建楼时就已经设计好了,从一层一直通到顶层,居民可以把垃圾扔进垃圾道,环卫人员从底层拿走。通过垃圾道收集居民生活垃圾曾经是居民生活区垃圾最常见的收集方式。
但在2003年发生非典之后,由于垃圾道利于细菌传播,这种方式开始被许多城市禁用。如今,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城市都相继规定新建住宅楼不得设置垃圾道,一些城市更将已建住宅楼的垃圾道封闭停用。
如今,城市垃圾收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机械化收运率低、环卫职工劳动强度大、手工操作,机具不足,设备性能差等等。据了解,全国大约有40%的环卫器具、车辆等需要更新,每年约有1000万吨城镇垃圾因此不能及时运往处理场地。
长期以来,受国内环境管理终端治理思想的影响,目前环保机械制造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多着重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末端产品。
然而,正如许多人所言,“处于末端治理的垃圾已告别了城市和社区,不会对居民的健康造成太大影响。恰恰是当垃圾处于社区与城市阶段时,对居民的健康影响最大。”
为此,也有少数城市推出了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链的关注进行了前移,即垃圾处于“住户—社区—城市”阶段时,就有效地解决收集与运输问题。
这个封闭系统的技术原理是—居民通过室内、室外的投放口投入垃圾,垃圾暂时储存在储存节内。中央控制系统会根据垃圾量或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启动,依次向每栋住宅楼的排放阀发出指令,将存储节内的垃圾排放到水平输送管内,并以每小时50到70公里的速度将垃圾送到中央垃圾收集站,在旋转分离器内与气体进行分离,并压缩进一个密封的垃圾收集罐中。
尔后,再由环卫卡车将垃圾收集罐运往垃圾处理厂(场)进行清空。整个垃圾收集过程完全在电脑控制下自动工作,且输送垃圾的过程保持垃圾罐的密封状态,避免了人与垃圾的接触。
而这种将垃圾收集遁为“隐形”的好处更在于,释放了寸土寸金的城市、社区的生活空间,让社区免受垃圾污染之累,社区环境也会因此变得更为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