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鼻的空气,巨大的垃圾山,周围灌木和树上零星点缀着的脏塑料袋,在风中不停地打着旋儿……随着这样的情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中国城市的“垃圾之困”也愈发地凸显出来。
垃圾是城市的附属物,城市的运转每年将产生上亿吨的垃圾。
而今,当人们陶醉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这支垃圾“大军”也正一步一步地包围着他们,并随着城市的增大而增大。刺鼻的空气,巨大的垃圾山,周围灌木和树上零星点缀着的脏塑料袋,在风中不停地打着旋儿……随着这样的情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中国城市的“垃圾之困”也愈发地凸显出来。
在北京,“垃圾围城”早已不是第一次。
1983年,北京曾进行过一次航空遥感观测,发现在当时规划区7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于16平方米的固体废弃物堆共有4699堆,占地9300亩,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堆多,包括农业肥料堆、生活垃圾堆、混合垃圾堆和工业废渣等等。为此,北京市政府斥资23亿元,才逐渐攻陷这座惊人的“围城”。
二十多年后,垃圾巨兽卷土重来,并且来势更加凶猛—日产垃圾18400吨,垃圾处理缺口8000吨,67%的高缺口率,如一颗巨型“炸弹”,隐藏在城市地下。
宁夏银川曾有“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称,然而,在城市垃圾处理上,由于场地、技术等问题,却出现了城内干干净净,城外垃圾成堆的怪现象……
在广州,开展了10年的广州垃圾分类工作面临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
2009年4月,是否取消垃圾分类成为广州的热门话题。而热议的背后,是日产垃圾9776吨的广州,2010年将面临的垃圾围城危险。
这些城市也仅仅是全国的缩影。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垃圾问题已变得越来越突出。
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后者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而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
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近年来又以平均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国600多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与此相对应的,是仅为50%左右的城市垃圾处理率。
一些早早兴建的垃圾处理设施,在城市的快速膨胀中,也迅速陷入超负荷运转的窘境。
在上海,两座垃圾焚烧电厂规划之初周围都是农田,而高歌猛进的城市化不到十年内就把城区和居民住宅推到了它们的眼前。2005年,上海市市容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全市平均日产生活垃圾1.5万吨左右,其中有36.6%的垃圾因处置能力不足,只能简单填埋。2002年,全市共有220处简易堆放点,其中10亩以上的“垃圾山”就有9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