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体系。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方面发展。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举世瞩目,2012伦敦奥运即将举行,奥运规划也就成了人们更加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下面我们就从比较北京奥运与伦敦奥运规划角度来看一下两国城市规划的差别。
2012年是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前面两次是1908年(2008个运动员,22个国家参加110项目竞争),1948年(4104个运动员,59个国家参加136个项目竞争),2012将超过10,000运动员,200多国家参加300多项目竞争。
先对比一下两个奥运规划的原则
北京奥运规划基本原则
需求导向
以奥运对科技的需求为出发点,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的三大理念,发掘、筛选、优化科技项目,为成功举办奥运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
集成创新
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集成北京、全国以及国际一流科技和智力资源,大胆创新,提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科技含量。
重点突破
针对举办奥运的若干"瓶颈"和焦点问题,重点安排一批重大项目和课题,建设一批奥运科技的标志性工程,并以此带动其它项目发展。
强化协调
建立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强化部门间协调,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伦敦奥运会主要规划的原则
规划远景主要是在处理整个谷庄一个大范围的整体规划的计划原则:
藉由都市再生的诠释,使重心专注在社区的营造:
恢复河道:帮助地区独特性开发:提案试图重建一个人与河流及水道之间的动态关系。
增加密度、弹性使用:现存的低强度地区将迁移到其它地区,加强原地区新的开发计划,增加建设住宅区、办公室和零售场所及优质的开放空间。
重新建立城市连接网络:建立战略性的交通基础设施为伦敦东部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在原来几乎没有内部的交通运输系统情形下,将把不同的地区重新连接在一起。
城市绿化:在东部地区公园和泰晤士河地区,整合公园与其它绿带为一体;利用水道和地形优势,将地区特色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生态系统融合;并鼓励绿色地区的动态使用。实现一个完整网络的绿化结构,并合并原有的开放空间、动植物栖息地实现多元化的地域层次。
地区再生:根据地区规划的开发计划,当地需要复杂的基础设施系统来处理基础建设和日常废弃物。开发引进新的革新系统提供新的生活品质;革新的生活模式,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活迈进。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新社区将拥有大幅提高的生活环境。目的在于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视力残障者在内的各个层次的居民都能容易地与环境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