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目前全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面对严峻的事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它是调整房地产业结构和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是节约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环节;是探索解决建设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建筑业、建材业的重要手段。
绿色建筑的概念及战略目标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低环境负荷下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环境空间,是人、环境与建筑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的新建筑模式,是“四节两环保”的建筑。所谓两环保,第一是对外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大自然最低的干扰;第二是对室内环境保护,增进居住人的健康。
我国推进绿色建筑的战略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到绿色社区、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城市,最终达到建筑与人、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以绿色为基调的新型城镇化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实现对外和平崛起,对内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大力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标准。“十一五”期末建筑节能1.1亿吨标准煤。绿色建筑推进现阶段以加大新建建筑节能为主要突破口,同时推进既有建筑改造。到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10%%;到2020年,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2010年再下降20%。
相关的政策法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15项与绿色建筑内容相关行政法规;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通知》、《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通知》、《节能中长期规划》等法规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