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所长余庄教授
余庄: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突发事件中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现在主要做“面向突发事件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和虚拟现实模拟” “计算机辅助建筑性能设计” “CFD和DOE在城市规划、公共建筑等方面的应用”方面的工作。
Q:2008年4月1日,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正式施行。建筑节能在节约能源法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目前我们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发展情况?
余教授:建筑节能是节约能源法的一小块,而现在国家搞的节能法是工业上的节能减排,建筑节能实际上在我国建设领域的科研上,进行了10年以上,一直都受到建设部的重视。现在每个省都在搞节能减排,相对应,建筑节能也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而建筑节能的推广是个持续的过程。尽管现在建筑节能概念开始深入人心,但效果还不是那么突出,得持续地推行,关键是有很多行政的措施不明朗,措施跟不上,比如节能了有什么奖励,如最后测定,建筑节能超过50%,在建筑节能政策里,也没有奖励措施。;若没有达到标准,又怎么处罚等,还有,就是建筑节能技术指标的实际测定的手段还须继续完善。另外就是受开发商影响很大,房子明明是这么设计的,可是开发商不按照设计图做。总的来说,绿色建筑的实施意义重大。
Q:在建筑节能领域,目前有个“建筑也要会呼吸”的提法,请您的给我们解释一下建筑怎么会呼吸?
余教授:关于“建筑也要会呼吸”,主要谈的是建筑的通风,另外提的比较多的是“双层皮”玻璃幕墙,。玻璃幕墙会呼吸,建筑也要会呼吸无非是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在两个地域说的比较多,一个是长江中下游的夏热冬冷地区,一个是华南的夏热冬暖地区,我们现在研究的是怎么利用自然通风这一条件,改变利用空调这一耗电的局面。这和建筑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窗子一开就能通风,而且在房子前后要形成一个风压,这样才能形成通风。
Q:余教授,目前智能建筑技术在全球发展迅速,由于地域的不同也存在不少差异性,请您给我们解释一下智能建筑的定义?
余教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技术也在不断的从高新技术在中吸取新的元素,智能建筑技术就是高新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形成新的建筑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建筑技术也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不断更新和成熟。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智能建筑的要求不一样,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也有差别,这种不断发展和改进的特性使智能建筑在不同的时期以及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由此产生了各个地区和国家对智能建筑的不同的定义。虽然这些不同的定义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这些定义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智能建筑给出的,使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和用不同的角度对智能建筑的基本功能和特点、基本组成和要素作一个基本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