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新方向
2000年中国有8个城市成为原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0多年之后仍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为什么垃圾分类推行如此艰难?一般认为是由居民素质差、政府工作不力、财政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笔者近年的调查发现,深层原因并非通常所理解的那样。
垃圾从产生到最终处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某部分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整体功能必受影响。垃圾分类投放属于前端环节,处置属于末端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末端处置设施,垃圾分类处置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多年前,笔者带着研究生在校园里观察过垃圾收集全过程。学校师生相对而言比较了解环保也遵守规则,尽量按垃圾桶上的指示分类投放。但最终清洁工却把不同垃圾桶里的垃圾倒进垃圾车混合后送填埋场。原因很简单:该市还未建立起垃圾分类处置系统。废电池处置也如此,一些热心人士单独收集电池,但国内还没有电池回收利用企业,除部分电池暂时存放,大部分干电池最终还是进入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厂。
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尚未完全定型,有可能在结合国情方面,探索出减少污染、增加回收利用的处置办法。从笔者调查情况看,一些地区正在探索新的方法,如无锡某公司利用新安街道分离出来的厨余垃圾生产液态肥。中国目前在使用化肥农药方面没有严格约束,因此食品安全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人们提出从“餐桌到餐桌”的理念,即把厨房餐桌上产生的废弃物,分类收集后通过生物工艺处理,生产出生态、高效液态肥,再施用于农作物,实现循环利用。这一探索如能成功推广,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有可能走出简单的模仿方式而实现创新。
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思考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及处理技术。据调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大、成分复杂、含水率和有机物含量高的特点。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采取卫生填埋技术、焚烧技术、堆肥技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决定了单一的卫生填埋技术、焚烧技术和堆肥技术不能有效地处理垃圾,而通过组合单一处理技术,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处理技术,有利于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一是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我国城市居民还认识不到垃圾分类收集的重要性,不能正确地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二是法规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政府监管的制度建设、力量建设还很薄弱;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标准并不完备,指导性不明确;企业、政府和个人的责任义务不明确等。三是收集方式不合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生活垃圾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忽略了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品的利用价值,增加了垃圾的处理量和处理成本。四是处理技术相对落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目前仍然是卫生填埋技术和堆肥技术所占的比重较大。五是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属于政府包揽,导致企业和个人不强制承担社会责任。六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我国政府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资金投入仅占市政公共行业资金投入的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0%以上。
三、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对策。一是重视宣传和教育。我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并在小学开设环保课,重点学习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二是健全法规体系。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地方、企业、个人在垃圾处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并采用刑法处罚和行政处罚的手段,监督和规范企业与个人的垃圾处理行为。三是强化分类收集管理。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对于随意倾倒垃圾,偷扔垃圾的行为,要根据污染程度不同处以罚款;环保部门应采取制定垃圾分类标准,统一各类垃圾箱、强制使用垃圾袋,改装垃圾运输车等手段,强化垃圾分类管理。四是改革管理体制。政府部门要从过去的监督职能、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中分离出来,主要参与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而将执行职能转让给企业单位或垃圾处理公司,鼓励垃圾处理公司走产业化道路,形成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主管、垃圾处理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管理体制。五是加大资金投入。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进行处理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