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换房、地铁沿线建设租赁房、外迁小商品市场和大医院、调整公用停车设施收费标准、不同的出行方式或将获不同补偿……针对“交通拥堵”难题,本市将从多方面出台和推进各种措施。
总体规划
适时修改城市总体规划
副市长陈刚在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时表示,将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变,适时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近期将重点编制《北京交通发展纲要》,完善综合交通及公交、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等专项规划。
诸如人口就业、综合产出效益、能耗水耗等指标也将纳入到区县部门考核指标中,以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缓解人口过快增长状况。各区县会制定产业规划目录和替代政策,加大低端业态整治和规范力度,逐步清理与首都功能定位不匹配、与居民实际需求关联度低的产业。
功能布局
中心城区停止大拆大建
报告传递了明确的缓堵“决心”。陈刚表示,中心区域将“坚决停止新建商品住宅和大型公建项目,严格控制旧城的新增规模,停止大拆大建”。严格限制医疗、行政办公、商业等大型服务设施的新建和扩建,原则上不再新增产业功能区,扩大原有产业功能区必须同交通设施支撑能力相匹配。
近期,将重点启动中心城小商品交易市场整治和外迁工作,加快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4大商业交通堵点治理的前期工作。据市规划委主任黄艳介绍,很多小商品市场并不服务当地居民,“比如大红门市场,很多都是河北来做批发生意的”。此外,市民熟悉的动物园批发市场目前也在做分析,研究其未来走向。
近期集中力量聚焦通州
为完善新城承接中心城功能转移,近期将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同时加大顺义、亦庄、大兴等重点新城的建设力度。本市计划限制中心城大型医院扩张,鼓励以整体搬迁或主体搬迁等模式逐步疏解服务全国的综合性及专科性医疗机构,近期重点建设通州国际医疗服务中心。此外,还将研究人才引进、土地投放、投融资、住房等方面政策,制定土地指标置换、容积率转移等政策,探索用经济手段鼓励中心城功能转移。
职住均衡
地铁沿线建租赁房鼓励就近居住
针对天通苑、回龙观等中心城外围已建成的大型社区,将研究制定促进就地就业政策,探索产居联动制度,引导就业人口就近居住。同时,利用轨道交通沿线的闲置、空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建设租赁房,明确配租对象,鼓励就业人群就近居住。
探索通过产业园区配建职工宿舍、试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或者企业自由用地建设租赁房等方式,加强针对产业功能区的住房保障,创新住房供给会管理政策,鼓励通过房屋置换、租赁房、人才公寓等多种方式,提高居住与就业对接的灵活性。
“一刻钟服务圈”就近上学看病
为了减少中长距离的基本生活交通需求,还将进一步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强化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配套功能,逐步实现社区居民从居住地出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可解决子女就学入托、看病购药、菜篮子、米袋子、休闲娱乐等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还将尽快编制出台地下空间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加强地下行车、步行、停车交通体系建设,分解部分地面交通出行压力。
关键词
任免
周正宇任旅游委主任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昨天作出一系列任免决定。任命周正宇为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免去鲁勇的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职务,鲁勇因工作需要调中国残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