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如何能让合肥人慢下来享受出行?未来,或许可以结合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的建设,将更多的路权分配给行人和自行车。
记者从安徽省住建厅获悉,合肥或率先打造低碳节能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
让出自行车和步行的路权
据了解,济南、重庆、三亚等多座城市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建设得比较成熟,率先成为了全国的示范城市,安徽在这方面则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正等待着下一步“破冰”。而在这个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如何才能让人们的出行慢下来享受生活,安全、连续、方便和舒适,成为其中的关键词。
根据示范项目的经验显示,必须优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使用者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安全性;加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与城市居住、公交枢纽、公共建筑、公园绿地等用地的结合,提高可达性;采用防滑透水的材料铺装、建设完善的林荫绿化、照明排水、城市家具、易于识别的标志以及无障碍设施,尽量提供遮阳遮雨设施,提高舒适度和吸引力。
到2015年,全国将建成100个左右城市(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逐步提高,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10%,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使城市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明显改善。促进城市绿色交通发展,这也给合肥提供了发展慢行交通系统的机遇。
慢行交通最讲究连续舒适
“作为中部省会城市,合肥应该率先在安徽打造示范区域,这方面结合多年的大建设模式值得探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相关专家表示,为了建设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发展高架、地铁和快速路之外,要合理控制机动车道,增加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设置硬性隔离,防止步行和自行车空间被随意侵占。
专家指出,要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提供安全、连续、畅通、舒适的出行环境,就需要结合合肥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和城市交通发展实际等,合理规划步行道、自行车道及停车设施。划出对城市交通产生较大影响的区域来做些尝试,结合城市道路和居住区道路建设、河道整治、城市绿道等环节展开。
省住建厅要求,未来在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时,要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并保障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的路幅宽度。结合老城区改造,对原有人行步道、自行车道中存在高差或中断的道口、公共建筑出口等特殊路段加以完善,以确保步行和自行车道的连续性。大力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完善公共自行车租赁停放点、调配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自行车出行分担率。
五年内建成自行车租赁网
机动车挤上慢车道,行人摩托车混合走,类似的杂乱场景在合肥人的日常出行中不难见到,让人与车更有秩序的呼声日渐凸显。“满大街都是助力车、摩托和汽车,骑自行车的人太少了,也没有地方,如果以后有更多专门的自行车道,绝对是大快人心,骑起来舒服还能健身。”庐阳区的山地车友林先生期待着。
记者从合肥市城建和交通部门了解到,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已经启动编制,2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合肥将出现多种快速畅通出行方式,明年有望拿出具体的初步方案。其中,将结合合肥城市综合交通现状,对步行与自行车系统进行专项规划。
而备受关注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有好消息,明年合肥计划将研究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方案,有望在一定范围内启动试点。未来五年时间,合肥会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步骤,设立千个自行车租赁点,投放两万辆自行车,初步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