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南渐逝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持续多年进行的旧城改造中,一些老城故居已被拆毁
有几件事,让老南京人印象深刻。
2000年7月4日,有着百年历史、关押过陈独秀等一批名人的南京老虎桥监狱,因城市开发需要,被拆除。
2004年国庆节,民国建筑新街口胜利电影院,许多南京人有着在这里看电影的记忆。在影院外部被塑料布拉盖起来7天后,人们发现,电影院不见了。
2007年,秦淮区,姚文才、陶行知等故居,一夜之间被拆。
而实际上,老城南在南京曾是重点保护对象。
南京在1982年,就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两年后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定,要尽可能保持整个秦淮风光带的古街巷格局,并把乌衣巷、琵琶巷等,列为重点保护范围。
1995年,《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的批复》,重申了对老城南的保护。
批复中提到,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和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12片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地段的各项保护规定。
据调查,这12片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地段中,有5片为城南传统民居,它们是门东、门西、大百花巷、金沙井、南捕厅。
《总体规划》要求,“做好这5片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在当时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保老城、建新城”发展方略的背景下,2003年,南京市规划部门牵头编制了《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
《规划》在保护门东、门西和南捕厅的基础上,将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扩大至安品街。
不过,“《总体规划》无力阻止破坏性的‘旧城改造’”,资深文物考古专家蒋赞初说,10年间,邓府巷、剪子巷、皇册库、承恩里等多片老城已被拆毁。
在一些学者看来,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持续多年进行的旧城改造,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造成了严重破坏。
经梁白泉等一批文物专家证实,自2001年以来,至少有36处区、市、省级文物因旧城改造等被毁。
三次联名上书
从2002年至今7年间,已有专家学者三次联名呼吁南京古城保护
老城南历史街区被改造的命运,先后三次引起了国内数十名专家学者的关注。
今年初,老城南地区的南捕厅、安品街、门西、门东等历史街区被列入“危旧房改造计划”,春节后大规模拆迁进入高潮。
就在周学鹰为之着急时,一份《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告急》,在坊间迅速流传。
梁白泉等29名专家学者在书上具名呼吁,“如果不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金陵古城将在几个月内被彻底拆光。”
告急书中提到:在安品街,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拆,用于房地产开发;在南捕厅,老街区被拆毁殆尽,用于建设“总部会所”及“独栋公寓”;“再这样拆下去,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就要名存实亡了”。
4月底,这份2500余字的告急书被送往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江苏省委以及南京市委。
据了解,早在三年前,吴良镛、罗哲文等16位国字号大师,就在一份《关于保留南京历史旧城区的紧急呼吁》上联名疾呼,恳请当时的建设部、国务院立即叫停南京老城南拆建。
梁白泉回忆,2006年他被南京市政府紧急召集开会,说有关部委马上要到南京来听取老专家对老城南改造的意见。
会上老专家要求市政府下令立即停止拆迁,事后发现拆迁并没有彻底停下。
其实,在更早的2002年,梁白泉等19位南京学者就上书市政府。
他们在联合署名的《关于建立南京古城保护区的建议》中呼吁,尽快停止破坏性的“旧城改造”行为,在城南建立三大古城保护区。
当时供职在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杨永泉,是2002年建议书的起草人。
他记得,虽然当时南京市委领导对保护古城建议有重要批示,但时隔不久,拆迁仍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