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张姓居民称,既然旧城改造是为改善民生,为何拆迁补偿那么少
一边是文物在旧城改造中逐渐消亡,另一边是有人盼着旧城改造来改善生活环境。
6月22日,千章巷里的一户人家正在搬家。一位退休老人说,他一家三代住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里,夏天潮热,冬天湿冷。没有厕所,没有厨房,生活不便。
南京市建委宣传处处长丁昌华说,“这些居民(生活环境)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知道那些联名上书的专家们有没有来看过。别说来体验,就是住一天也受不了。”
他认为,“旧城改造中,南京市是不追求利润的”,为的是改善民生。
今年初,旨在“加快扩大内需”的200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工程”,被南京市政府提上日程。南捕厅、门东、门西、教敷巷等历史街区皆在“危改”之列。
丁昌华说,经过调查统计,绝大多数居民都愿意搬迁,只是他们觉得补偿标准太低了。
千章巷旁边的评事街98号,是施开华的家。他家建筑面积13.3平方米,属于拆迁范围。
经评估,建设方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给予拆迁补偿款、室内装修、附着物补助等共10.3098万元,而施开华提出30万元。至此双方没有达成协议。
在一位张姓居民看来,既然政府说旧城改造是为了改善民生,那为什么改造后的别墅要卖三四万一平米,而补偿给他们的价值不足一万。
正在实施的南捕厅四期工程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需拆迁4200户居民。据南京市发改委官方网站介绍,将投资35亿把这里建设成“高档江南园林别墅”、“别墅TOWNHOUSE”。
多位有过商业建筑规划经历的大学教授认为,依照项目地段和市场规律,这些别墅、公寓一旦建成,市价均不少于四万元一平米。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明伟,是《南捕厅街区历史风貌保护区更新规划》(下称“南捕厅更新规划”)项目负责人,2003年接手南捕厅项目规划以来,他领导的团队6年内对该规划进行过多次修编。
6月21日,他介绍,随着拆迁补偿标准提高,规划多次调整。考虑到南捕厅不可建高层,经测算后,只有提高项目档次,拆除更多计划保留的房子,才能“就地平衡”。
他坦陈,因为南捕厅项目是南京市2009年十大项目工程之一,市里要求加快步伐,短期完成,所以动迁、开拆很快就开始了。
而专家蒋赞初的一个观点是,南京在城市建设上不能大搞“推平式”拆房改造,“如果政府顺从房地产商净地开发,南京每年至少10%的文物会被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