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 >>活动信息 >>
 
公交周简报2007年第1期

时间:2007-07-16  来源:城市交通网  作者:佚名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公交周简报2007年第1期

编者按: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将于2007916—22日举行。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与健康。目的是推动城市人民政府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提高公众对可持续交通的认识,并自觉改变出行行为,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以此来减少交通阻塞以及与交通相关的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从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交通状况。按照国际惯例,本次活动的重点是922日的无车日活动。

  这一活动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和展示城市实现可持续交通目标决心的良好时机,也是改变居民出行方式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良好时机。同时,这一活动还将促进城市各个部门、机构之间建立起协调、互动的工作关系。

  本期简报将介绍活动指导委员会新闻、国际上举办相关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一些交通小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所有计划组织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城市有所启发。

 

活动指导委员会新闻

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

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于2006122—3日在北京召开。建设部汪光焘部长、仇保兴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安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法制办,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20多个城市的负责同志,以及各地公交行业主管部门、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和职工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建设部向地方城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在每年的916—22日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倡议。该倡议得到了地方城市人民政府的积极响应,截止到2007320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106个城市的市长亲自签署了举办此项活动的承诺书。

 

绿色交通与健康:一个和谐的主题

  2007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交通与健康。绿色交通方式包括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和步行等。活动的目的是推动公共交通和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参与城市可围绕核心主题绿色交通与健康展开活动,也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各自的活动主题,例如公共交通与健康、自行车交通与健康、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改善等可以成为不同城市的主题。该活动旨在倡导绿色交通理念,推动公共交通发展,有效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在城市不需要很大投资的情况下,尽快改善城市拥堵,减少空气污染。

  政府、个人或企业的努力,不仅会使社会受益,而且实际上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以下明显的好处:健康和安全:选择绿色交通方式不仅可以使人们增加日常锻炼的机会,例如,仅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去工作就可以很容易代替一部分日常所需的运动,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环保: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可以降低城市空气的污染,出行方式上的变化有助于达到环境管理的目标;提高交通效率:绿色交通方式可以改善交通状况,从而使城市总体出行时间减少;降低成本:绿色交通可以减少城市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需求、建设和维护费用,减少直接交通费和油耗,降低城市运营成本和节约能源。

有关如何将主题融入此活动中的详细建议可登录城市交通网站的公交周专题网页:http://www.chinautc.com/huodong/index.asp

 

城市拟开展的有特色的活动

  自建设部发出关于落实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函以来,已有部分城市将活动信息登记表反馈至活动指导委员会,包括天津、深圳、郑州、杭州、济南、苏州、成都、西安、厦门等。这些城市将在2007916—22日开展各具特色的相关活动:有关政府官员将带头参加公共交通周活动,市长和其他官员与家人一起乘坐公共交通;开展公交服务日、车辆技术及环保日、道路安全日、新线新车投放日等主题日活动;让出人行道、少占社区道,减少小区街道被穿梭的小汽车和停车占用,把本应是休闲、散步、娱乐、约会、聊天的地方还给居民;在无车日当天适当减免公交乘车费用,提供各类乘车导引图例,并为行人提供免费自行车;号召学生与家长采用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以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组织自行车一日游活动;倡导绿色城市交通,举行万人签名活动;组织与公共交通相关学术讲座、讨论和有奖知识问答活动;进行交通与健康宣传,进行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活动;由五星级驾驶员组成星级服务队,进入大型社区进行公交服务理念宣传等。

海报征集活动

  为做好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宣传工作,建设部于20061016日,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广泛征集活动的海报图案。作品要求体现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带给人们的便利、经济和健康,同时要融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宣示绿色交通方式对改善环境以及对促进城市和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等。截至活动最后征集日期20061126日,征集活动领导小组共收到海报作品1000余幅。近期将评选出入围作品50幅。

 

 

活动指引

活动的参与

  为了全面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促进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政策,推动城市实施长期性的有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的措施,建设部诚挚邀请设市城市参加每年916—22日举办的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请有意参加此项活动的城市人民政府参照《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参与程序》,办理相关事宜。详情请登陆http://www.chinautc.com/huodong/content.asp?classid=6

活动的评估标准

  建设部将根据下述评估标准对在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框架下组织活动的地方政府给予总结和表彰:

  1) 活动围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核心主题,即绿色交通与健康开展。

  2) 全面规划各类活动项目,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3) 向市民、媒体传达和宣扬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

  4) 贯彻永久性措施的创新性,采取的措施对公众意识提升的影响及其对可持续交通的效用。

承诺书的内容

  由城市市长签署的承诺书主要包含三项内容:

  一是围绕此项活动的核心主题——“绿色交通与健康,组织为期一周的活动,进行各种与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和健康有关的宣传。

二是在2007922700—1900,组织无车日活动。号召市民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出行,减少对小汽车的使用和依赖。划定一个或数个区域(道路)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和其他公共交通(校车、通勤车等)开放。

 

  三是至少实施一项新的注重实效的措施,切实改善公共交通状况。例如,增加新的公共交通线路、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改进交通设施(包括公交专用道、自行车道、人行道、公共汽车和自行车停车场等)、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枢纽换乘条件、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

无车日活动

  开展无车日活动对城市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虽然只是在城市的一个或几个区域禁止小汽车通行,但这个时候正是检验城市人民政府公共交通服务的水平和完善服务的最好时机。成功举办这项活动的关键是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全民的积极参与。建设部也将陆续向参加城市提供有关国际开展此类活动的简报材料和其他技术支持。

近期计划

  按照建设部《关于落实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函》的要求,参加活动的城市多数已于2007115日上报了活动登记表,填写了活动周期间每天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单位。各地将进一步对活动的组织方案进行细化,并于315日前,通过电子邮件(cswcr@126.com)提交每项活动的具体组织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对各城市开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指导,增进城市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交流国际上同类活动的做法与经验,建设部定于419—20日在北京召开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工作培训。

 

 

国际经验

欧洲交通周及国际无车日活动的起源

  1998年,法国首先发起了国际无车日的活动,即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根据该项活动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相关教训,欧洲交通周活动由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司支持,于2002419日在布鲁塞尔,由欧盟委员会环境委员玛格特·沃尔斯特罗姆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在绿色周活动期间开展。

  第一届欧洲交通周的组织时间为2002916日至922日,整整一周能够唤起人们认知的活动围绕着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行为的不同方面展开。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居住街道/林荫道等话题都被选择成为整个欧洲的共同主题。在其他的日子里还可以针对一系列其他主题进行讨论,当然,922日所举行的国际无车日活动是整个欧洲交通周活动的华彩篇章!2002年一共有427个城镇参与了上述活动。

  第二届欧洲交通周的组织时间为20039169222003年欧洲交通周的关注焦点是无障碍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建立令人愉悦的城市,这种城市可以为所有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并且满足当今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具体需求。根据这一中心主题,此次欧洲交通周的目的是为欧洲残障人士年做出自己的贡献。与该中心主题相应地,可以组织关于许多主题的相关活动,例如: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居住街道/林荫道、负责任的汽车使用、交通管理、休闲与购物、交通与健康、联合运输等。2003年一共有727个城镇参与了上述活动。

 

  第三届欧洲交通周的组织时间为20049169222004年欧洲交通周的关注焦点是可以确保孩子安全的街道。此次活动的目的是降低城市中孩子可能遇到的道路交通方面的安全风险。城市是向学校或运动场提供安全交通路线的关键因素。可以确保孩子安全的街道是孩子们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的必要条件。如果家长信任孩子可以安全健康地到家的话,孩子只能允许通过步行或骑自行车的方式外出。2004年一共有849个城镇参与了上述活动。

  第四届欧洲交通周的组织时间为2005916日至922日。此次欧洲交通周的主题是聪明的通勤交通,旨在通过鼓励使用骑自行车、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合伙使用汽车等替代性交通模式来促进前往工作场所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根据这一中心主题,此次欧洲交通周的目的是为减少交通拥挤现象、降低由于交通造成的温室效应气体以及提高欧洲公民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2005年一共有964个城镇参与了上述活动。

 

第五届欧洲交通周的组织时间为2006916日到22日。气候变化2006年欧洲交通周活动的中心主题。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欧洲,2005年是迄今为止面临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威胁最严重的一年,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奥地利和德国。此次活动的目标是推动广泛的辩论,讨论改变同交通相关的行为的必要性,特别是对于私人小汽车的使用问题。2006年一共有1 321个城镇参与了上述活动。

为什么要举行国际无车日活动?

  这个承诺源自一项发现:欧洲人非常担忧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问题。在城镇中,许多人抱怨说他们的生活质量不高: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过分拥挤等问题。然而,小汽车的数量却在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我今天在城里不开车!活动的总体目标是鼓励公众对机动车辆交通增长采取行动。事实上,对小汽车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采取行动的意识并不仅仅是一个对抗大气污染或噪音的问题,还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问题。

  相应地,该行动基于三种措施,这三种措施被设计用于下列目的:

  1) 鼓励除小汽车以外的替代交通运输方式;

  2) 唤起意识,告知城市居民迄今为止关于城镇长期交通的危险,以及同污染相联系的风险;

  3) 在有限的区域通过减少机动车辆交通来展示城镇的另一番风景。

这是所有参与城镇展示有多少环境问题同他们相关的机会。这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各抒己见,并且同时给公众一个展示他们的支持的机会,公众可以通过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相关活动来寻找能够获取更好的城市环境生活质量的方式。因为给每个人提供一个替代性的出行方式需要重新考虑道路的分派。因此,我今天在城里不开车!活动是一年之中的特别时刻,在这一天选出的城市委员可以实地检测他们的交通政策。

 

交通与健康

  空气污染以及城市交通的相关问题与欧洲公民息息相关。最近由欧盟委员会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70%的欧洲人在1999年对于空气质量的担忧要超过他们在1994年的看法。空气污染在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担忧中居于首位,而汽车交通也是造成他们对于居住环境感觉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然而,与此同时,欧洲道路上的汽车数量与城市交通依然持续保持增长,这也必然造成了城市生活质量的下降(噪音、空气污染、压力等等)

  欧洲交通周活动,特别是交通与健康日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公众对于汽车交通对于我们的城市环境与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的意识。

  除了地方健康服务、健康保险、医生协会或运动协会以外,商业机构也可以成为足够组织交通与健康日活动的恰当合作伙伴。商业机构也许不会总是关注他们的雇员如何上班--但是他们非常关注由于疾病所造成的缺员数量。同健康检查相关的交通咨询以及同交通相关的健康检查已经逐渐变得流行起来。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表达了对于欧洲交通周活动的支持,并且将其评价为一个能够唤起欧洲公民以及行政官员关于推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并将其作为一种能够在公共健康、环境和城市生活质量等方面获益的重要活动。欧洲交通周活动同样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机会,可以对于使用私家车的替代方案进行实验,例如步行、骑自行车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这一切都能够为建设更加健康和环境友好型交通方式做出贡献。

 

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永恒的主题

  1) 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应当意味着自由,并且对于城市交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欧盟的所有公共交通部门都应当能够使用这一天作为一个推广联合运输解决方案的机会,并且给大家关于公共运输如何同其他模式相结合的信息,说明它可以如何为私家车的使用寻找一个良好的替代方案。

  国际公共交通协会建议采取一系列可行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参与欧洲交通周活动,特别就如何成功实现致力于公共交通这一主题的活动日的各项要求给出了意见。所有的行动都应当使人们意识到公共交通的重要性,以及公共交通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相互转换,从而提高交通的质量。

  2) 骑自行车

  欧洲交通周是所有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机会,也是学习交通政策的机会。骑自行车关系到所有能够建设一个质量城市的领域。自行车可以节约空间和能源;它不会造成任何噪音或空气污染。它可以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和公众福利做出贡献。它高效、健康、灵巧!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城市都可以学习、采取行动,并且将无车日做为在城市中使用自行车的跳板

欧洲骑车者联盟建议可以由签署了欧洲交通周章程的地方政府在对地方自行车使用者团体进行咨询和合作后组织示范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地方政府在欧洲交通周活动中推广骑自行车的活动日计划。

 

  3) 步行

  步行与骑自行车是零碳消耗的交通方式。欧洲步行者协会联盟做出了一系列行动建议,说明了国家、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可能希望在欧洲交通周期间采取的行动,从而让人们关注步行作为一种交通方式的重要性,以及我们需要让街道变得更加适宜居住的重要性。

 

交通小知识

无车活动小常识

  无车活动涉及实施力度、空间和时间三个范畴:

  在实施力度上,可以是部分限制机动车流量和行驶速度,直到完全禁止小汽车使用;

  在空间上,实施范围可能仅是一个路段,也可以是一整条街道、一个区域或者多个区域,甚至是整个城市;.

  在时间上,实施时间可以是一天中的某些时段,也可以是全日、一周、一个月、一季,甚至是一年。

谁占用了道路资源?

中国城市道路资源持续紧张的趋势日益严重,如何能使城市的交通起来、起来,大的对策必须是把有限的道路资源优先分配给利用道路资源最有效的交通方式,即能够最大容量的为人们出行服务的交通方式-公共交通的方式。

 

  交通方式与道路占用图显示了不同交通方式静态对道路资源的占用状况。小汽车的平均占地面积为12 m2(2 m宽,6 m),公共汽车占地面积为30平方米(2.5 m宽,12 m),自行车占地面积为1.75 m2(1 m宽,1.75 m),行人占地面积为0.3 m2。一辆12 m长的公共汽车往往可以载运70名乘客,而一辆小汽车最多只能乘坐5人。显而易见,公共汽车的乘载效率远高于小汽车。

  然而,交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运送同样数量的人,公共汽车需要的地面道路资源比小汽车要少得更多。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满足每人驾车出行的要求,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治堵思路

  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车辆拥有率的增长不可避免,但过多的小汽车使用反而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不便。

道路资源总是有限的,大的对策必须是把有限的道路资源优先分配给最有效的交通方式——能够最大容量为人们出行服务的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财政实力可负担得起的前提下,尽快建成一个能覆盖城市绝大部分区域的高品质 高运能的公共交通网络。虽然轨道交通是一种有效的交通方式,但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政府不应该为了建设轨道交通牺牲一代人的财富积累,或是给下一代留下沉重的债务负担。相比之下,快速公交是一种中国大部分城市财政可以负担的、并能在短期内建设成网的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

  控制机动车拥有和使用的交通需求管理是可持续交通发展中的一环,它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也是相辅相成的:对小汽车使用的限制必须以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为基础;要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就必须对小汽车的使用进行限制。

  非机动交通必须得到保护和改善,它不仅是一种便利、有效、环境友好的短途出行方式,同时其人均道路占用面积小,节省了稀缺的道路资源。每使用步行或自行车出行一次,就使道路上减少了一辆小汽车,少添了一分拥堵。

  城市交通改善的政策和举措必须强调交通公平性,特别是要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求。

少开一天车,少添一分堵

  车辆行驶速度和道路上的车流量之间有一个很简单的关系,被称为速度-流量曲线。这个曲线描述了在不同道路拥挤状态下,车流速度的变化规律:当道路上空空荡荡时,车辆可以自由驰骋;当道路上车辆数逐渐增加时,车辆行驶速度随之降低,但仍能以令人接受的速度行驶;当车流量达到道路所能容纳最大车流的临界点时,道路达到通行能力;当超过这一临界点后,车辆数很小的增长也会引起行驶速度骤降和道路通行能力的降低;而当道路上的车辆数继续增加时,将造成道路的全面堵塞。

  在理解了车辆行驶速度与道路上车流量的关系后,为了确保道路畅通,应尽量使道路上的车辆数不超过通行能力的临界点。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的拥有和使用的不断增加,却使城市大部分道路的负荷高于临界点,道路系统的运营效率更加低下,并直接导致了道路拥堵时间越来越长,拥堵范围越来越大。

  在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日趋严重时,道路上每增加一辆车将会降低所有车辆的行驶速度,而道路上每减少一辆车,则能够提高其他所有车辆的行驶速度。

亚当斯的交通定律

  在城市交通领域有一种叫亚当斯定律的怪现象:由于道路面积的增加,交通堵塞暂时有所缓解,但正因为这里交通畅通,就引来了更多的车辆,这叫做诱增交通量,时隔不久,新拓宽的马路又恢复到昔日的拥挤程度。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路来源于两个定式:一是交通的主要问题=机动车拥堵;二是缓解交通拥堵的对策=多修路。眼光只盯着机动车是不是畅通无阻亚当斯定律告诫我们,光靠道路扩张方式并不能解决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大马路修得越多越宽,对私人小汽车的吸引就越大,造成车流量的迅速增加,引发新一轮的交通拥堵,然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扩建道路,可道路的拓宽终将是有限度的,最终道路的拥挤状况依旧,或是更加严重,城市交通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局面。国内外许多城市正在饱受恶性循环之苦,中国城市不能继续走这样的弯路了。

关注机动车尾气污染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

  美国南加州大学James Gauderman和他的研究小组在20071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住宅越靠近城市主干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肺功能受到的危害就越大,那些家住在快速路两侧500 m范围内的儿童,肺功能受到的危害远远高于那些居住在道路两侧1 500 m以外的儿童。

  研究小组在洛杉矶地区进行了长达8年的研究,研究对象是加州12个社区的3 67710岁儿童,当这些儿童成长至18岁时,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各种肺功能检测。检测结果发现,住家离道路最近的那些儿童,肺活量要比住家离道路最远的儿童平均低3%。研究报告同时还指出,肺功能受损的儿童数量正在成倍的增加,许多青少年在跨入成年时就已经损失了5%~6%的肺功能。

  这份报告的研究对象是美国儿童,而中国儿童所面临的污染远高于美国儿童。中国很多大城市为了改善机动车的出行,修建了大量高架路、快速路和立交桥,这些设施往往建在市区中心,与住宅距离很近,甚至有些家庭窗户外面就是高架桥。同时,很多孩子都要乘公交车上学,但是在公交车服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在车站等车时就不得不一直呼吸充满汽车尾气的空气。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关注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影响。

(交通小知识由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提供)

 

主办: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
协办: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
   城市交通网站 http://www.chinautc.com
联系人:张宇 王海英
电话:010-58323221 58323225
传真:010-58323220
E-mail: cswcr@126.com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公交周简报2007年第1期 的资料
· 公交周简报2007年第2期 [2007-07-16]
· 公交周简报2007年第4期 [2007-09-21]
· 公交周简报2007年第3期 [2007-09-21]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