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 >>活动信息 >>
 
公交周简报2007年第2期

时间:2007-07-16  来源:城市交通网  作者:佚名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公交周简报2007年第2期

编者按:

  继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于2006122—3日在北京召开之后,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得到了地方城市人民政府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有108个城市承诺参加此项活动。2007420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工作培训会议在北京举行。日前建设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加强城市对活动开展的指导与协调。

  自1998年,在时任法国国土整治和环境部长的多米尼克·瓦内夫人的倡议下,一项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的活动拉开了帷幕,当年9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人小汽车,使这一天成为无车日。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7个国家的近1 500个城镇参与其中。现在越来越多的亚洲和南美洲国家的城市也开始推广这项活动。随着这一活动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参加的国家越来越多,活动逐渐演变成在每年的916—22日开展的为期一周的欧洲交通周

  通过公共交通系统来满足交通需求是欧洲交通周活动理所当然的主题之一。参加该活动的一些国家和城市,诸如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哥伦比亚、比利时等在围绕公共交通的重要性、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模式相比的优势以及公共交通如何有助于交通状况的改善等主题的同时,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不遗余力地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政府也要求政府官员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以体察民情。

  本期交通小知识栏目也主要以解读公共交通为主。

 

 

活动指导委员会新闻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工作培训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工作培训于2007420日在北京举行。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出席培训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由建设部城建司李东序司长、王凤武副司长共同主持。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领导出席会议,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90个城市的26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来自美国、德国、巴西、韩国、哥伦比亚以及中国台北的交通专家,围绕绿色交通以及在南美洲、欧洲、美国、韩国等地举办相关活动的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进行了主题演讲。

  会议认为,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市交通系统一直围绕小汽车为中心进行建设。为了保障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和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必须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出行,鼓励市民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方式,推动公共交通和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

  在城市中开展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能够唤起人们对节约能源的关注、对生存环境的关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通过加强舆论和社会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认识,使公众意识到无节制地使用小汽车对环境和城市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改善非机动车出行环境,使公共交通、自行车以及步行出行更具有吸引力。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是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具体落实,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建设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

举办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指导、交通组织、媒体宣传、部门协调、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为积极做好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筹备及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城市活动开展的指导与协调,建设部日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1)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及直辖市建委(交委)要成立活动组织委员会和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本地区活动开展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等工作。各承诺城市要建立健全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组织机构。2)制定活动组织方案。各地要组织力量,按照活动的总体要求,编制本地区活动手册,并指导承诺城市按要求制定活动组织方案和有关预案。3)加强舆论宣传和信息交流。各地要充分发挥舆论和社会宣传对活动开展的促进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各地活动组织委员会要重视活动信息的交流工作,定期编印活动简报(专报)4)加强督促检查,认真做好活动总结工作。活动开展前,各地活动组织委员会和指导委员会要组成检查组,对各城市活动方案制定、舆论宣传及活动准备等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活动结束后,各地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宣传先进典型。5)采取措施做好未承诺城市的组织动员工作。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在对做出承诺的城市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组织动员工作,组织更多的城市,尤其是城区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参与此次活动。

海报评选结果

  截至20061126中国城市无车日海报图案征集活动领导小组共收到900多人投来的1 000余份作品,此次活动得到了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广大美术专业设计人员、院校师生以及热心市民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目前,征集活动领导小组已评选出入围作品49幅,其中包括优秀作品4幅、中标作品1幅。4幅优秀作品作者为(按姓氏拼音排序):蒋宗健、李明、李萍、佚名。1幅中标作品作者为:周明君、杜辉(合作)

海报图案征集活动领导小组将入围的49幅作品汇编成册,各开展活动的城市可根据实际宣传需要选择使用。其电子版文件可在城市交通网站公交周专题网页下载,网址为:http://www.chinautc.com/huodong/content.asp?classid=37

 

中标海报及其标志

  海报主体画面通过明暗两个色调的对比,突出了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主题——绿色交通与健康。选择公共汽车、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能够降低城市运营成本,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为城市多一个蓝天,鼓励并倡导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以有效地减少小汽车的使用。为此,我们倡议:绿色交通,从我做起。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自身的健康,希望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宣传、推广并实践绿色交通理念。

  海报标志以自行车的形状巧妙地体现了Car Free Day(无车日)的内涵,同时,图案构成元素也寓意着个人出行方式的选择对改善城市环境和减少交通拥堵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动态

杭州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临时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

  2007427日,杭州市建委牵头市交警支队、市城管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市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市公交集团等杭州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临时工作组主要成员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初步确定了各专项方案制定的责任部门、完成时间和实施计划。专项方案包括:交通组织和车辆控制方案;公交保障方案;社会活动组织方案;宣传方案;活动后评估方案。

关于交通组织和车辆控制方案:车辆控制的目标是限制小汽车,引导市民选用公交、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方式,活动期间将设自行车专用道,对部分路段实行完全的公交通行,并封闭几条道路作为主题活动的步行场所,在控制范围周边将设置多个换乘中心。关于公交保障方案:通过增加车辆、线路、班次,延长服务时间等保障活动范围内的公交覆盖,并以公交周活动为契机推广公交优先理念,优化公交线路,设置公交换乘点,推动乘客导乘系统。关于社会活动组织方案:公交周每天都将围绕不同主题举行宣传活动,如绿色交通展览、沿运河步行上班、专家论坛等,这些活动除政府部门、各个区发起外,要尽量发动民间力量,引入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等来组织策划部分活动。关于宣传方案:尽快制定活动的主题、口号、标志物、宣传海报、LOGO等,并在活动全过程展开宣传,包括活动前的普及、倡导,活动后的效果评价。关于活动后评估方案:包括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公交运行效率的提升、各项交通数据的分析、民意测评调查等,通过对比活动前和活动期间的数据来说明空气质量、噪音、出行比例、通行速度、设施负荷的改变,说明活动效果,发现不足。

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每月22日在局系统开展无车日活动

  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把每月22日定为全局无车日,要求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全体干部(除一线和道口执法人员)当日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做到:一个带头,各级领导带头增强公交优先理念,践行无车日活动;两个结合,把无车日活动与干部跳车实地了解公共交通运营情况结合起来,与加强公务车管理结合起来。所有公务车辆必须严格停放在单位。每月22日的全局无车日活动旨在让城市交通管理人员带头增强公交优先的理念,倡导公共交通出行,同时,还要观察了解城市交通管理服务现状,听取乘客意见,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另外,2007年上海市第一次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目前已初步确定轨道交通与公交效率公共交通在你身边高效、环保、安全、低成本的公共交通等活动主题。同时,公共交通周期间,除最后一天开展无车日活动外,已初步拟定其余6天的活动,包括公共交通周启动仪式公交车辆品牌线路服务展示公交专用道轨道交通清洁能源车辆展示优化步行环境及非机动车道

深圳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主题及内容设想

2007年深圳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的活动主题为:路权优先、提速提效。公共交通周活动为期7天:916为宣传启动日,举行活动宣传启动仪式,发布公交周活动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917为路权优先日,重点对路权优先政策进行宣传;918为规划咨询日,主要是宝龙两区公交规划、公交专用道规划咨询;919为智能公交日,包括智能调度、电子监控在公交车辆的应用展示;920为道路安全日,义工上街进行道路安全宣传,举办道路安全知识竞赛;921为新车投放日,包括新线路、新车辆的投放;922为无车日,倡议广大市民乘公交或步行上班,并邀请社会名人、新闻媒体带头乘坐公交车出行。深圳市将遵照建设部的统一部署,遵循以上基本框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有关活动方案,力求将有关活动做实,做出影响,以更好地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的社会和人文环境。

济南市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组织方案

  济南市将于2007916—22日参加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本次活动由市政府主办,市政府办公厅承办,相关区、委、办、局参加。该活动自5月份开始,通过举办大型系列宣传活动,推广公交优先的理念,吸引市民参与相关活动,旨在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减少小汽车出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此,济南市制定了十分详细的活动方案,方案涉及5—9月的每个月份活动前期社会引导的具体内容;周密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成立活动领导小组、优化公交系统、改善综合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组织、保障措施等。同时,公交周期间涉及以下活动主题:和谐、环保、畅通、发展;温馨公交,无处不在;绿色公交、节能畅达;关爱学子,关注未来;以人为本、公交先行;绿色交通与健康。有关活动方案详情请登陆:http://www.chinautc.com/huodong/manage/edit/UploadFile/99.pdf

潍坊市公共交通周活动期间倡导绿色节能畅通和谐

  潍坊市根据城市交通状况和公众出行需要,确定潍坊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主题为绿色节能、畅通和谐。这次活动的范围为潍坊市建成区公共汽车覆盖区域,市领导将带头乘坐公交车,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也将放弃公车,乘坐公交车、出租汽车或步行上下班,身先士卒倡导绿色节能、畅通和谐出行方式和理念。

为确保此次活动不断推进,公安、交通部门将正式启动东风街、胜利街公交专用道,并在和平路、健康街等交通拥堵路段设置新的公交专用道,同时开展以畅通和谐为主题的城市交通整治月活动,对违规占用公交专用道、公交站点、人行道的机动车、摩托车进行集中整治,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同时,市政府将组织开展对市区公交车燃用天然气、加气站建设等公交车清洁能源改造进行调研与论证,探讨公交车油改气、建设加气站的可行性,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出明确要求和部署,为建设节能、环保型城市提供新的思路。

新乡市启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宣传

  为了响应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号召,按照新乡市政府的安排,从2007526日开始每周六对活动进行宣传。526日,新乡市公交总公司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市人民公园东大门前广场,展出了关于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倡议书、承诺书和相关海报,吸引市民们纷纷驻足观看,在了解详细情况之后,市民们称赞此次活动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百姓的好举措。

四川省印发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方案

日前,四川省印发了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方案,并要求开展活动的城市要结合实际,细化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方案具体措施包括:1)领导重视,率先垂范。各地特别是承诺城市要成立活动指挥机构,市长要亲自参与,政府领导亲自到会主持活动启动仪式;同时要加强组织和领导,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2)组成绿色交通联盟及志愿者队伍,倡导市民广泛参与活动。3)搞好宣传发动,提高全民公交优先意识。各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牵头负责,并与当地主要媒体积极合作;各城市公交公司要做好具体工作,利用公交车广告优势大力宣传此次活动;进行民意调查,用多种方式提高市民的参与热情。4)要协同公安交警部门做好交通组织工作。在当地组织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要协同公安交警部门制定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同时会同公交企业制定无车日公交运营方案,保证市民的快捷、安全出行。

 

国际经验

布达佩斯拟打造只有少量汽车的宜居城市

  2006年,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市长卡博决定在922日这一天推行完全无车日。这一天,市内所有的BKV公司都向市民提供免费的公交服务。同时,布达佩斯的主要街道安格拉斯大街917—22日全面对私人小汽车实行封闭,以期传达给大众一个观点:把布达佩斯打造成只有少量汽车的宜居城市是一项符合大众利益的举措。如果市民想在活动期间前往英雄广场(在安格拉斯大街尽头)游玩,乘坐地铁一号线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会是最好的选择。布达佩斯政府希望通过限制私人小汽车,鼓励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唤起市民对公共交通的思考。

波哥大市民期待下一次无车日活动

  2000年,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市全市居民公决决定,每年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为无车日,除公共汽车、出租汽车、消防车等特殊车辆外,其他一切车辆禁止上街,违者将被扣留车辆并处罚款。在波哥大无车日这一天,近90万辆私人小汽车630—1930禁止上街行驶,人们可以选择步行、自行车或公共汽车出行。

  为了抵消限制小汽车使用给市民带来的不便,波哥大市政府在无车日活动期间为市民提供了多种便捷的通勤方式,鼓励公司租用公共汽车为其雇员提供特别线路,鼓励团体组织起来共乘出租汽车出行。

同时,波哥大市政府也提供了详细的出行信息咨询系统,以方便不经常使用公共交通的市民,具体措施有:设置特别号码113,专门为市民提供有关公交线路的信息;在公交车途经的主要街区设置相关信息的木牌;公交车驾驶员也可以为乘客提供信息。

 

  据统计,当日75%的波哥大市民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包括22 000辆公共汽车和55 000辆出租汽车)。公共汽车的乘客数量比平时增加了20%,而出租汽车的业务量则增加了3倍。与普通工作日相比,这一天波哥大市的交通事故减少了一半,同时也是波哥大市3年中唯一没有致命交通事故报告的一天。据波哥大市环保部门监测,当天的大气污染状况明显改善,CO2NO2和空气悬浮物分别降低了78%36.5%20%。波哥大市市长莫库斯称,当天共有600万波哥大居民乘坐公交车上班或上学,约有30万居民选择骑自行车出行。绝大部分波哥大市民认为,无车日活动虽不能根治污染,但对营造社会风气、培养民众的环保意识具有积极作用。在随后的市民投票意见征集结果显示:87%的市民表示认同此次无车日活动;89%的市民认为在活动期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没有遇到任何问题;92%的市民反应在活动期间能够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正常地通勤和上学。更喜人的是,调查结果显示,88%的市民表示希望再举行一次无车日活动。

意大利的每月无车日活动

  在意大利,每个月都有无车日。在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意大利首都罗马、经济大都市米兰和其他百余个城镇,都会开展星期天无车日活动。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罗马市政府将市区150 km2的范围规定为绿色区域1000—1300禁止一切使用普通燃料的车辆和摩托车通行,而步行者和骑车族则可以自由地穿行,能与之并行的只有公共汽车、出租汽车、救护车、消防车和清洁能源车等。这一天,罗马市内的车辆明显减少,噪音比往日小得多,空气也清新了许多。市中心没有了平日的喧嚣,人们在街上悠闲地漫步,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轻松地享受这难得的一天。星期天无车日的当天800—2000,米兰市禁止除公共汽车以外的其他一切机动车辆通行,人们出门或乘坐公共汽车,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使用滑板车,甚至可以骑马。

每年意大利的很多城镇都会举行形式多样的无车日活动。政府不一定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行动计划,因此各地的活动完全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在南部海港城市那不勒斯,决策者别出心裁,规定凡22日早晨不驾驶私人小汽车上班的市政府工作人员,可免费享受美味的咖啡。在北部城市拉文纳,市政府对乘坐公共汽车上下班或外出办事的市民一律免票。

 

卢布尔雅那的停车换乘与环形公交线路

  在2003年欧洲交通周期间,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那的城市中心只接纳步行者和骑自行车者。在活动期间,有关部门在市郊为开车上班的市民提供了免费停车场,邀请他们走出自己的小汽车,并向他们免费发放通往市中心的公共汽车票,以鼓励小汽车与公共交通的换乘。此外,政府部门在活动期间还特地安排了环形公共汽车特别路线,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种前往市中心的交通方式。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2003年卢布尔雅那的公共汽车乘客数量增加了55%

巴黎打造自行车城市

  为了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法国巴黎市政府2007年夏天将引进一项自行车城市计划,预计于715日正式实施,到2007年年底,将有2.06万辆自行车散布在巴黎市内新建的1 450个自行车租赁站,为市民提供几乎免费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市内每隔200多米就有一个联网的租赁站,租赁后在任意一个租赁站即可归还自行车。

需要使用这些自行车的市民需要向租赁站提供195美元预付押金或者信用卡以及个人资料。自行车的收费标准因时间而定,如果租赁时间没有超过30分钟,那么租赁人不用支付任何费用;超出时间每30分钟的收费将出现成倍递增,以鼓励人们提高自行车的使用效率。比如,第230分钟收费1.3美元,第330分钟收费2.6美元,第430分钟收费5.2美元等。

 

  根据巴黎市政府最近一份关于市内出行的调查报告,在小汽车、自行车、出租汽车、步行等出行方式中,自行车总是最快捷的方式。早在两年前,法国第三大城市里昂就引入类似的自行车计划,而实施情况也表明自行车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自20055月以来,里昂市投入的3 000辆租赁自行车已经行驶了1 000万英里(约合1 609km)路程。仅这一数据就相当于减少了汽车行驶所产生的3 000CO2

  目前,伦敦、都柏林、悉尼和墨尔本等世界大城市也在考虑引进类似的自行车租赁项目,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加拿大沃特卢市的2人乘车1人付费

  在加拿大沃特卢市的交通周期间,市政府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广大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其中包括口号为“2人乘车,1人付费的盛大的公交乘坐活动。这次公交活动中,任何2个乘客上车,可以只收取1个人的费用。活动鼓励市民带上自己的好友或者亲人一起来乘坐公共汽车,当然市民也可以提供给任意一名乘客一次免费乘车的机会,从而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活动希望让市民看到不使用私人小汽车不仅仅有利于社会和环境,同时也能给自己提供一个结识更多朋友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公共交通的益处,从而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赫尔辛基市无车日公共交通半价

2006年,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全国其他12个城市一起举行了无车日活动,提倡和鼓励人们乘坐公共汽车、骑车或步行前往市中心上、下班。在无车日活动期间,赫尔辛基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基本禁止小汽车通行。为了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赫尔辛基市公共汽车公司对在无车日乘坐公共汽车的市民提供半价优惠车票。这一系列的举措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地交通部门反应,无车日当日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比例较之前有大幅上升。

 

布鲁塞尔市无车日公共交通免票

  2006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无车日的清晨,当地居民在宁静的无小汽车噪声的环境中享受着鸟语花香。比利时规定无车日这天900—1900,燃料机动车中只有公交车允许运行,且所有市内公共交通一律免票,因而许多人利用这一机会乘坐公交车、地铁和有轨电车到城市各地观光。布鲁塞尔交通部门负责人若斯·沙贝尔用街上呈现节日气氛来描述布鲁塞尔的无车日,大街上没有了往日的车流和嘈杂。许多自行车爱好者身穿整齐的运动服装,信马由缰地走街串巷。

英国德文郡对参加无车日活动的奖励

在英国的德文郡,郡政府为了鼓励社会团体、机构参与到无车日活动中来,提供了一系列的财政支持,特地开设了1 000英镑的奖项,专门用来奖励那些参加了此次公共交通周的团体和机构。此外,还为各个主题(如绿色交通等)的参加者提供了价值50英镑的购物券,以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机构参与到公共交通周活动中来。政府同时鼓励各个参加的组织和机构安排其员工尽可能地在活动期间放弃使用私人小汽车,转而采用公共汽车、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考虑到各个组织和机构可能需要对那些使用公共汽车等方式出行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免费早餐等)以吸引更多的员工支持此次活动,德文郡政府表示,对于此类奖励所产生的花费,将由政府财政补助50%。所有有此类计划的组织和机构需要在活动前在郡政府进行申报。德文郡无车日活动是一次很好的提高公众对公共交通认知的机会。市民发现无车日融入日常生活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而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市民对私人小汽车的依赖。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政府官员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体察民情

  日前,圣彼得堡市长瓦莲京娜·马特维延科在市政府讨论交通问题的会议上发出命令,要求市政府官员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以体察民情。她甚至承诺自己也将乘公交车。不过为了已经习惯于乘坐小汽车的官员的身心健康,马特维延科仅要求他们在每个月的某一天乘坐公交车。

  她已下令确定乘公交车日。她说:在规定的日子,包括市长在内的市政府工作人员都必须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和外出办事。这样我们才能够体验到公共交通工具的特点——地铁里闷,公交车里挤。市政府官员起初把这个命令当成玩笑,后来又建议将星期六作为乘坐公交车日,但马特维延科说,乘坐公交车日应定在某个工作日。统一俄罗斯党支持马特维延科的决定,并希望这个试验能促使官员去认真研究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交通小知识

公交和步行专用道

  公交和步行专用道(Transit Mall),是指在市区的主要商业街上,仅允许行人、自行车和公交车辆通行,并通过沿街的商业设施、设计精致的街景和舒适方便的步行系统构建出具有吸引力的环境。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好的例子证明公交与步行的行人之间可以良好的共存,例如美国丹佛市的十六街,是由贝聿铭主持设计的公交和步行专用道。这条道路的运营状况良好,既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也给公交乘客和游客带来了巨大的方便。

 

  在欧洲,很多国家的有轨电车也是和行人共用同一条专用街的,例如瑞士的苏黎世和德国的卡尔斯鲁厄都有这种模式。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拥有全球客流最高的快速公交系统,其中一条在市中心的线路也是公交车辆和步行的行人混合使用的。这些例子都说明,公交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可以进行良好的融合,使得方便步行行人的同时也给乘坐公交的乘客带来方便。

什么是路权

  路权即交通参与者的权利,是交通参与者根据交通法规的规定,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在道路上进行道路交通活动的权利。路权可分为行驶权、通行权、先行权和占用权。

  行驶权是指上路行驶的车辆及其驾驶人,必须符合交通法规规定的条件,才有权上路行驶。

通行权是指交通参与者根据交通法规的规定,在道路某一空间范围内进行交通活动的权利。

  先行权是指交通参与者根据交通法规的规定所享有的优先使用道路的权利。先与后是时间概念,所以先行权又称时间路权,多用在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行人发生交叉时,由法规规定谁先谁后。

  占用权是指占用道路时,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取得占用的权利。不经批准是不得占用的。

  美国的路权(right-of-way)表述为在通行中或者在交叉口处的优先权,车辆必须避让有优先权的行人和有优先权的其他通行车辆。台湾对路权的认识为用路人使用道路相关设施谁先谁后的权利(或利益)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城市交通建设是以车为本的,在有的城市甚至发展成了以高级车为本,小排量汽车长期受到限制就是证明。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城市的交通建设主要是为小汽车服务的,其表现就是路面越来越宽,高架桥越来越多,但交通却越来越拥堵。

  肯定路权是全体市民的路权,路权的分配要按照出行人数而不是出行车辆进行分配的原则,从逻辑上说就必然会得出公交路权优先乃至自行车路权优先的结论。城市道路设施向公共交通倾斜,就意味着对非公共交通给予限制。对无效或效率很低的非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尤其是个体化的出行方式,从时间和空间上给予约束。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这实际意味着使用公共交通交通工具的出行者享有出行的优先权——在城市交通问题上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意味着以绝大多数市民方便快捷地出行为出发点和归宿。

 

诱增交通量与挥发交通量

  诱增交通量是指由于道路的新建或改建改善了原有道路的条件,从而在短期或长期内产生或是诱发出额外的交通需求。诱发了原来那些有出行需求却因交通堵塞等交通条件的制约而未能出行或者出行次数较少的潜在交通量。一旦道路状况暂时得到改善,那么这部分潜在的交通需求就会演变为长期的交通需求。

  诱增交通量产生的几种方式:小汽车出行频率增加,出行距离变长;由其他方式的出行转向小汽车出行;新建道路周边的用地产生了新的交通需求。

  诱增交通量的外部成本往往被忽略,注重暂时的由于交通拥堵缓解而节约的时间成本。然而交通拥堵得到缓解的状况是短暂的,很快会因新增的交通量而不复存在,以至达到新的拥堵。

  挥发交通量诱增交通量相反,关闭区域内的一条或几条道路后,或是减少机动车车道数,有一部份交通量会彻底消失,而不会出现在道路系统中的其他道路上。伦敦大学的Phil Goodwin最新研究指出:几乎有20%的交通量在道路封闭之后彻底消失。在个别案例中,这些消失的交通量比例甚至可以达到60%。多数的案例中,人们担心封闭一条道路会导致其周边路网的严重堵塞甚至是瘫痪,但事实上并没有发生。

  由于交通方式的选择、出行的时间或者是否出行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当道路减少时,人们会权衡选择何种交通方式出行、在何时出行、是否可以减少非必要的出行等。这就是关闭道路系统中的一条或几条道路后交通量消失的原因。由此推理,可以采取更大范围的交通限制措施,以缩减交通量。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还是继续修路

不同的国家在应对小汽车增长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截然不同。一种对策是限制私人小汽车,鼓励其他替代交通方式。一些城市的做法是坚决抑制机动车拥有量的增长、限制私人小汽车出行,同时还促进和改善公共交通,首先是改善常规公交系统,然后在财政状况容许的前提下再新建或扩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众所周知,亚洲的新加坡、香港、东京都采取了这种策略,总体来说这种方法还是非常成功的。为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首尔市政府在多年不限制小汽车发展的情况下,从2004年起痛定思痛,转变思路,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机动车的措施。

 

  另一种对策是放任小汽车和摩托车的迅速增加,企图利用修建道路或其他对策来解决交通问题。在亚洲,曼谷、台北、吉隆坡、马尼拉、雅加达都采用了这种方法,然而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交通、环境问题和公共交通水平都更加恶化了。

低成本不等于二流的交通方式

  最近一份对比研究表明,以小汽车为主导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城市在交通上所消耗的财政支出要远高于那些平衡发展各种交通系统的欧洲城市和一些发达的亚洲城市。城市交通的低成本解决方法实际上更能体现社会公平性、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同时也使得城市更加宜居和有吸引力。低成本的方法不等于就是二流水平的交通方式。

  事实上,真正失败的交通发展策略是一个城市将其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一些投资额巨大的少数几个大项目上,最后却不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如盲目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大型立交桥或城市高架路。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富有城市,在机动化早期就采取了一系列低成本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并注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如香港、新加坡、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等都已经对私人小汽车的拥有量进行了几十年的控制,在人均收入达到很高水平以前,超大型公共交通项目和道路建设方面的投资也很有限。

一些收入较低的城市通常没有财政能力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但是一些低成本的策略,如抑制小汽车的发展,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却能够引导城市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最终使得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能承担得起建设轨道交通所需的费用。

  巴西的库里蒂巴市以其低成本的策略建立了被称为地面地铁的快速公交系统而闻名于世,同时库里蒂巴市也是南美人均收入较高的城市之一。

(交通小知识由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提供)

 

主办: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指导委员会
联系人:田凯 王海英 张宇
电话:010-58323222 58323225 58323221
传真:010-58323220
E-mail: cswcr@126.com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公交周简报2007年第2期 的资料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