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管理是现代大城市都面临的重要课题,南美国家的几大城市: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波哥大在公共交通优先、交通组织管理以及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一、南美主要城市交通概况
(一)巴西圣保罗
圣保罗市是巴西圣保罗州首府,位于圣保罗州东南部,是巴西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工业中心、世界第四大城市。目前,市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067.7万人(2003年),占全国人口6.2%。由圣保罗市及周围38个卫星城组成的大圣保罗,面积8051平方公里,人口1780万,是巴西和南美最大、最现代化的工业、商业、金融、科技和国际交通中心。目前,该市现有机动车约560万辆,其中小轿车400万辆、出租车4万辆、公交车10万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圣保罗的机动车呈现出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突破100%。据有关资料,圣保罗市80年代客车营运时速约为28公里,90年代跌至20公里。近年来,随着该市大力发展公交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交通状况略有缓解,但供需矛盾依然紧张。该市现有交通出行总量约为1590万人次/日,其中小汽车方式分担700万人次/日,约占44%,各种公共交通分担890万人次/日,约占56%。
(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享有“南美洲巴黎”的盛名。该市市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若包括郊区,面积达4326平方公里,人口则有1383万人(2001年)。布市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布宜诺斯艾利斯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系统之一,现有5条线,总长约44.48公里,每天营运达100多万人次。系统虽然陈旧,但由于地铁公司精打细算,是世界上少有的不亏损的系统之一。市郊铁路有6条线,长达390公里。布市除了非常宽阔的街道采用双行外,大多数道路均采用单向交通组织,较大地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与通行效率。
(三)哥伦比亚波哥大
波哥大是哥伦比亚首都,是哥伦比亚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及交通枢纽,波市人口约700万,总面积177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07.4平方公里。现有大约100万小汽车,3万辆公交车。波市从1998年开始发展快速公交,并取得成功,为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波市非机动车道的设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相当一部分非机动车道直接设置在道路的中央绿化带上,并结合人行过街设施与道路两侧的街区联系起来。
二、南美交通管理情况
(一)圣保罗的交通管理
1、一体化的交通管理指挥中心
交通指挥中心大厅 公交运行监管中心
圣保罗的交通指挥中心最大的特点在于指挥功能的高度集中,具有公交运行监管、交通指挥和交通监控三大功能,同时还包括了对路面发生的紧急事故的指挥调度功能。公交管理和交通指挥集中在同一中心运作,有利于政府不同职能的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有效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快速、高效地应对道路交通的突发事件。
指挥中心根据管辖区域下设五个分控中心,分别负责分区的交通指挥和控制。交通高峰期主要对市区内的关键路口进行监控,监视手段基本上利用架设在路口的闭路电视系统。另外,指挥中心还会在高峰时间派出50多台巡逻车在市区巡视,发现交通阻塞或其它突发事件及时报告并处理,指挥中心甚至会在一些高楼上派驻观察员作为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的补充。
如在交通高峰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拥堵或交通事故,指挥中心将在地图板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出路面发生的情况,方便整个中心根据最新的道路状况协调调度快速公交、普通公交、现场指挥人员及其他相关部门。
另外,圣保罗市的交通指挥中心的设备节约、实用,比如使用全市纸质地图的地图情报板发布交通信息,直接用可擦拭彩笔在地图上标示交通拥堵路段;在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暂时无法覆盖的道路安排工作人员在高楼上监视;用两个投影代替大屏幕显示闭路电视画面等等。
2、较为成熟的区域交通控制系统-SCOOT系统
圣保罗市内已经安装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共有5300多个,其中的500多个路口安装了SCOOT区域控制系统。在这500多个路口中,有100多个是关键路口,在交通高峰期作为重点监控和协调控制点。
由于大范围安装了SCOOT区域控制系统,加上路网密度及布局比较合理,交通出行结构比较单一(基本没有自行车和摩托车出行),单向交通组织也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因此,市区范围内的路口交通流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规律,即使是单点控制的路口信号机也基本上不需要人工进行调整。关键路口的信号确实需要调节的,在指挥中心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适当的调整。圣保罗市还计划以大约每年30%的幅度扩展SCOOT信号系统的控制区域。
(二)布宜诺斯埃利斯的交通管理
1、高效的单行交通组织与灵活的可变车道
阿根廷3千2百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住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如果再加上其郊区居民,则占全国人口的90%,机动车保有量则超过250万辆(注:由于布市没有机动车报废制度,因此机动车数量的准确数字可能更大)。市区内基本以单向交通组织为主,70%以上的道路采用单向交通组织,个别主干道灵活设置了可变车道以适应早晚高峰的不同方向交通流的需要。
实施可变车道的主干道 实施单向交通的主干道
布市能普遍实施单向交通得益于完善的道路网络,布市密集的路网是在70年代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形成的,层次分明、功能清晰、布局合理,加上单向交通组织有利于SCOOT区域控制系统实现“线控”和“面控”,市区内的交通保持了比较高的效率。
2、简洁、实用的路面交通设施
实用、简洁、以人为本是圣保罗、布宜诺斯埃利斯等城市路面交通设施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
各城市市区内指路标志都相对较少,只是在主要路口有少量标志附着于信号灯旁指示路名,但在高等级公路上的指路标志则十分醒目。另外,在市区内有不少灯箱地图,为行人做区域道路指示。
指示路边停车的标志数量非常多,对于禁止停放的时间和位置都有明确的指示,给予驾驶员充分的指引。
路口信号灯的安装数量比较多,一般都有主灯和辅灯,保证了从各个角度都能明显的观察到信号灯的变化。
行人过街设施、非机动车道、无障碍通道等设施的设置比较合理、实用、细致,比较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建设思路。
三、对广州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启示
本次考察为我市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了诸多的启示,尤其是在公交优先、交通管理方面,此外还包括非机动车道、停车场的设置等。具体如下:
(一)完善路网建设,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公交优先水平
通过考察研究南美及其他一些城市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同样是基于公交优先的战略,但在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方面,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目前,广州乃至国内其他城市仍处于城市机动化进程的早期阶段,未来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的增长还有较大空间。城市空间结构也处于发展、变化时期,道路网络尚未完善。因此,为适应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构建、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积极增加道路供给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另一方面,从国外发达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来看,科学、合理地引导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的发展,大力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选择。因此,必须加大公交优先发展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促进交通方式结构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二)构建综合、专业、高效的一体化交通指挥中心
圣保罗市交通指挥中心体现了集中、实用、高效的城市交通管理控制模式。这一点也是我们广州建设交通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最值得借鉴的地方。但由于两市之间存在许多实际情况的差异,如政府职能分工、指挥调度体制、交通警察和公交管理职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广州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必须适应我市的客观条件,在广州110社会联动中心统一指挥框架下进行交通指挥工作。同时,广州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在建设中作为广州110社会联动系统的交通专业指挥调度子系统,要强化与110社会联动系统的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而广州110社会联动系统要强化与市交委、建委、市政等其他政府部门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全市联动指挥的大平台,以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和更大的资源共享。
(三)研究单向交通组织可行性,提高道路网络效率
单向交通组织是布市、圣保罗等南美大城市广泛采用的交通组织方式,单向交通组织与双向交通组织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路口交通冲突点和信号控制相位,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2、有利于交通秩序管理和减少交通事故;3、提高交通通行效率,有利于交通疏导;4、交通组织简单而高效,易于系统区域控制,路口协调控制的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