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交通发展新思路
新的北京交通发展战略,更加强调在“通”字上下功夫,其核心理念是确保公共交通的通畅。
此次北京公交改革最重大的变化在于确定发展公共交通“两定四优先”战略。其中“两定”指确定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确定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四优先”即投资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先。
投资安排优先:“十一五”期间公共交通投资预计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45%,较“十五”期间所占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公共交通投资总额达到715亿元,较“十五”期间增加477亿元。
路权分配优先:加快快速公交项目的建设, 目前已开通南中轴第一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还将建设安立路、朝阳路、阜石路三条线,同时开展其它快速公交项目的前期研究。近年来公交专用道以每年10-20公里的速度增加,目前已达165公里,规划至2010年,新增公交专用道285公里,公交专用道网络将达到450公里。
财税扶持优先:按照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转变观念,将对公交的亏损补贴调整为用于购买公共客运服务的公共财政支出。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完成了巴士公司的资产置换,实现了市区公交统一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进一步就低统一公共交通票制票价,增加公交吸引力。2007年1月1日起,北京开始取消公交月票,执行新的公交车票价格标准:全市所有单一票制的公交车线路(不论空调车还是非空调车),一律实施1元票价。普通乘客和学生使用IC卡,票价分别打4折和2折。在公交投入上,政府不仅仅要花钱买设施,更要为老百姓买服务,此次北京公交降价,不同车型统一价格等做法实际上就是政府给市民提供的公交服务的福利,实质是让百姓得到实惠,更乐于接受政府倡导的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先:提出了2010年前规划建设公共交通三级换乘场站的方案,包括适应不同客流集散量的综合换乘枢纽、换乘中心站、换乘站以及小汽车与公交接驳换乘场站、公交综合驻车设施等共110多处。(供稿:北京市交委)
体会从治“堵”到疏“通”的转变:以往北京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考虑上,实际上主要是以车为本,以解决道路拥堵作为出发点,认为多修路以及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小汽车通行效率就能解决问题,希望能达到交通通畅的最终目的。城市财政投资与公共资源建设过多偏向机动车。但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持续上涨,为改善交通效率而提高的道路通行能力很快随之消失。尤其是新建的道路和提高效率而得来的交通初始的通畅,又诱发了新的交通量,结果导致的是逢路必堵,治堵更堵。北京公共交通发展的新思路让大家对北京未来交通状况的改善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