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善目前的交通拥堵局面?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奥组委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刘小明给大家解答了这一疑问。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解决北京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办法是扩大交通系统的总容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同时优化调整交通的出行结构。
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将会有192公里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70至300公里,2015年争取达到运营路线500公里以上。
公共交通是优先发展的重点,2007年1月1日北京将全面开始地面公共交通改革,除了实施低票价普票制政策以外,重点是提高公共交通对公众的吸引力,让公交车快起来,方便起来,舒适起来。
具体的做法为更新公交车辆,建设公共交通线网系统。在公共交通线网系统中,实现公交新开线路从市区向郊区转移,突出解决中关村科技园区、商务区、金融区等重点地区、边缘集团和卫星城镇的公交网络问题。居住人口在7000人以上的边缘住宅区也将开设公交线路。另外还将开辟公共电、汽车优先车道。
其次是构建三级公交线网,其中包括快线、主线和支线,以此来提高长距离公交出行的速度。再次构建三级公交线网的换乘体系,方便市民在公交与公交之间以及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第四是加强监督管理和培训体制,通过监督和培训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多项措施保障奥运交通
为方便奥运会期间外国人在北京的出行,在现有市政交通一卡通的基础上,北京将从2007年2月1日推出3日票、7日票和15日票。这三种新的公交卡是定时间、定值、定消费次数,可以在市区所有的公交线路上使用。刘小明说,在奥运之前,他们还将研究出一些新的更有利于外国人,包括国内到北京的旅行者使用的公交卡。
刘小明说,去年北京中非论坛期间采取的交通管制措施为奥运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如削减小汽车的使用,增加公共交通服务,同时错时上下班等措施。他指出,无论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还是雅典奥运会包括今年的都灵冬奥会都采取了强有力的交通管制,使得小汽车的出行比例下降了20%%以上。
积极发展智能交通
目前,一个面向移动终端的动态路况信息服务系统正在试验和完善过程中,预计今年将正式开始运行。届时北京的市民们就可以用手机查询到各路段的即时交通信息,还可以用手机上网以地图的方式来查看北京道路的实时路况信息。此外,安装了和该系统兼容的车载导航的驾车者,也可以通过导航仪的屏幕来查看路况。目前可查询的路段已涵盖了北京五环以内的几乎所有主次干路。
“十一五”期间,北京将继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投资总额将达到715亿元,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45%,较“十五”期间提高18个百分点,增加477亿元。
预计到2010年,北京城市干道高峰小时平均行车时速达到20公里以上,五环路内85%的通勤出行时耗不超过50分钟,边缘地方到达市中心区的出行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最远的郊区新城到中心城的出行时间不超过2小时,北京与周边地区主要中心城市的陆路运输行程时耗在3小时以内。2010年之前,初步建成交通设施功能结构较为完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先进,基本适应交通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北京交通体系”,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