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郑州市西郊的王先生,上班在北郊,相距有15公里之遥。去年底,他刚到郑州市,害怕没有直达公交车,上班误事。当他到公交站一看,才知直达北郊的公交车有好几路,他乐坏了。他逢人便说:“我跑业务,去过全国许多地方,像郑州市公交这么方便的,确实少见。”
王先生说的是实话。近几年来,郑州市基本上实现了有路就有公交车,90%的市民,出门不到500米,就能坐上公交车。2000年以来,郑州公交车辆每年以400多台的速度增加,目前,车辆总数达3047台,线路179条,线路总长度达3000公里,把服务标准量化为市民乘坐公交车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米,并开行10条以火车站为结点的夜间公交线路。2005年共完成工程投资8100万元,竣工交付使用了省体育中心场、中原西路站等9个停车场,还有7个场站正在建设之中。
为了达到让政府放心,让市民满意,郑州市公交总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他们提出了“坚持发展、创造满意”的响亮口号。把让“市民满意”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价值,将其提升到企业品牌的高度来对待。
郑州市公交总公司总经理巴振东对记者说:“公交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做到一切为了人、尊重人、关心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服务于广大市民群众为本,把为最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出行方式和环境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4月28日,登封市一位叫杨松年的老人上书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赞扬“郑州公交车,没有售票员。秩序条理化,上下井然有序……请求徐书记,推广好经验”。徐光春书记5月10日作出了请媒体宣传的批示,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做好工作。
加快科技进步是公交优先的关键
加快科技进步,提升公交科技含量,是实现打造全国一流公交目标的关键。近几年来,郑州市公交总公司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进郑州公交的信息化进程,致力于建设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他们自主研制开发了公交线路综合管理系统软件,为提高公交运营生产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郑州公交的信息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他们自主研制开发的报站器软件升级和智能化全程系统防盗投币机获得国家专利,并迅速在全国公交企业推广。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于2001年8月建成并启用了公交IC卡电子收费系统,推广使用兼具电子月票和电子钱包功能的电子车票,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针对公交IC卡在充值高峰期市民排队等候的情况,他们与交通银行郑州分行、郑州商业银行协作,开发了“公交IC卡自助充值系统”,并通过交行、商行的网点开办充值业务,使公交自助充值网点迅速增加120个,还开通流动服务车,为市民群众提供公交IC卡充值、咨询、接受投诉等项服务。2005年,推出创建“绿色公交”活动。通过改造、治理公交车辆,尾气一次检测合格率为96.7%,二次检测合格率达100%。
他们把GPS卫星定位系统用于调度生产指挥,在K4、65等五条线路成功运行的基础上,今年,郑州公交500台车将安装上该卫星定位装置。新技术的运用,将使郑州公交调度更加合理化,市民乘车将更加方便、快捷。
搞好场站建设是公交优先的基础
随着公交的发展壮大和在市民心中满意度的不断提高,总公司领导认识到公交场站基础设施的不足将成为影响郑州公交发展的制约瓶颈,能否有效地推进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关键。为此,他们向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公交场站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申请。市政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规划了54个场站设施,并成立了公交场站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落实规划目标。
公交场站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土地征迁工作。规划建设的公交场站遍布全市,要想实现公交场站建设目标,必须依靠征地所涉及的各区、乡、镇政府,协调沟通,达成共识。在政府的支持下,与各区、乡、镇政府先后签订“公交场站建设征迁协议书”,为公交场站的开工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整个公交场站建设规划投资为8.6亿元。
3年来,选址定界,办理手续,设计施工,已完成公交场站规划选址54个,其中24个公交场站已规划定界,19个公交场站的建设规划许可证已办理完毕,9个公交场站已交付使用,7个公交场站正在加紧建设之中,8个公交场站已经确定规划选址,共计完成工程投资2.7亿元。
郑州市为了优先发展公交,为了搞好场站建设,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总经理巴振东和原郑州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现国资委副主任郑全良与众多郑州公交人为此不知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