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理由
建省初期,为了服务市民出行,海口推行公交市场化运作,大量民间资本涌入,个体公交一度占据公交行业的大半江山。
毫无疑问,10多年来,个体公交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利益的驱动下,个体公交也暴露出种种弊端:罢运事件时有发生、服务质量低劣……更让市民胆战心惊的是,为了抢客,海口的中巴一度疯狂,屡屡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因此,个体公交淡出市场,或许是一种必然。问题的关键是,在这种情况下,海口公交如何酝酿新的格局,发展公交事业。
对发展的估计不足,缺乏长远规划,海口公交历史“欠账”多多。把公交优先放在突出位置,方便公众出行,应该是有关部门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个体公交行将退市,海口公交将走向何方?据悉,年内海口市将加快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其破茧重生,目前有关政策正在加紧酝酿中,这是记者今天从海口市有关部门获悉的。
公交发展有“五优先”
城市公共交通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城市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方便市民出行,海口市委、市政府此前已做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决策部署。
据有关人士透露,年内,海口市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按照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先、投资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和公交车辆发展优先的“五优先”政策,尽快制订出台具体的公交优先发展系列措施。
也就是说,届时,海口公交优先发展将体现在五个方面: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和公交车辆发展均优先考虑,以为海口公交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实施“大公交”战略
据悉,年内,海口还将在继续规范公交行业管理,提升公交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海口公交行业改革,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化公司化经营,促使“挂靠式”管理的公交企业进行改制,并逐步取消个人承包经营、参股经营和线路承包(合作)经营方式。
有关人士表示,过去,海口公交市场化是为了放开、搞活,目前决定将线路经营权从个人手中逐渐收回,也是为了海口公交行业的发展壮大,目标是一致的。而且这次并非简单的收回,而是要让其进入公司化经营,解决当前公交行业出现的问题,并实现其社会公益性和经济效益性“双丰收”。
据悉,海口市计划在已成立的海口巴士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通过吸纳优质资产,适时将其改组为海口巴士股份公司、集团公司。今后,海口还将以海口巴士公司为母体招商引资,在国有资本控股地位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引导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参与海口公交集团的组建,优化海口公交系统的资本结构。
公交线路将推行特许经营
推行公交特许经营管理制度也是今年海口公交改革的重头戏。
据介绍,特许经营是指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市政公用事业投资者或者经营者,明确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经营某项市政公用事业产品或者提供某项服务的制度。
早前就公交经营管理问题,海口一度实行过行政审批制,但弊端太多;也曾实行过公交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将公交线路拿出来向社会招标,但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公交行业存在的问题。这次改革之所以要推行公交特许经营管理,是希望能通过该制度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流动,逐步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
公交行业拟设准入门槛
今年公交改革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公交出租车行业准入和退出制度,以彻底解决海口公交行业长久以来存在的经营主体零、散、弱弊病,逐步实现公交经营规模化、公司化。
据介绍,为保障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得到顺利实施,年内有关部门将对《海口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条例》和《海口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进行修改,同时研究制定《海口市营运车辆司乘人员管理办法》和《海口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
据介绍,为了改善海口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候车环境,海口市已将公交站亭改建工程列入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投资860万元,在全市改建233个公交候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