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建设部有关文件的精神,天津市委、市政府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市委书记张立昌曾明确批示“适应城市发展,建设现代公交”,为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指明了方向。城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公交网络和场站设施”,确立了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依据《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天津市成立了轨道交通建设、公共汽车线网、快速公共汽车线网、公共交通科技发展、滨海新区公共交通发展等五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确定了以场站建设为龙头,带动线变、车变、机制变、体制变,三年实现公交大变的基本工作思路。
一、加快场站建设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天津市政府确定了用三年时间(05年-07年)对城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及公交基础服务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的目标。按照“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和“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聘请了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专家进行设计,市政府领导亲自审定场站建设方案。目前,新型公交场站已建成45处,在建15处。今年全部完成90处公交场站的建设改造任务。场站改造总投资12亿元。与此同时,还对全市600处公交候车亭和300处出租车临时停靠站进行了改造。新建的公交车站具备了“标志化、模块化、多功能、现代感”具有天津公交特色城市景观的效果。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从规划布局上。体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中心城区全方位覆盖的特点。中心城区场站面积由19万平方米扩大到52万平方米。其中,新建48处、面积26万平方米,改造42处、面积23万平方米,进场率由过去的45%提高到85%,居国内领先水平;从建筑特色上,体现造型新颖、环境优美的景观效果。新场站按照综合枢纽站、区域公交站、中心换乘站不通服务功能分别采用三种不同风格的模块化建筑造型,形成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新的标志性景观效果;从场站设施上,体现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特征。新场站全部安装现代化的电子显示、智能化调度、安全监控、电子查询、线路导向等系统,为乘客提供安全优质、便捷准点的人性化服务;从服务功能上,体现便民利民、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营造人
车分流、室内候车、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具备购物便利店、公用电话、星级公厕、IC卡充值、自行车停放等便捷的服务功能;从场站的衔接上,体现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相互喂给的模式。新场站实现与地铁、轻轨、出租车等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最大限度地实行各种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彻底解决公交场站建设管理等方面体制性障碍,2004年底,市政府决定在城建集团内部组建了场站建设投资公司,负责场站的投资建设任务,理顺了场站建设管理体制。场站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土地政策上,实行政府划拨和新建小区开发配套等政策;在资金来源上,实行多渠道融资、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式;在经营管理上,实行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线站分离的运作模式。即:建成后的公交场站资产所有权属场站建设投资公司,由物业公司实行专业管理,进站线路由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实行有偿使用,向全行业开放。
近几年来,城市主要采取了三项公交优先发展的扶持政策:一是采取财政扶持政策。在对公交企业的成本、费用合理界定和计算政策性亏损的基础上,实行定项财政补贴。每年补贴1.2亿元,用于政策性亏损补贴和更新车辆专项资金;二是完善运价调整政策。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企业经营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低票价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率;三是实行公交路权优先政策。在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改造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科学论证,合理设置公共交通优先车道、专用车道(路),提高了运营速度和道路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