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上海首条通向郊区的轨道交通9号线将惠及松江区几十万村镇居民至市区间的出行。为了提前做好村镇公交与轨道交通各站点的衔接,更好方便广大村镇居民“零换乘”,松江区政府今天正式发布《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决定从今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建立公交发展专项资金,这一数字比以往每年区财政的公交拨款翻了两番。
据了解,《松江区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提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体系和公共交通票价机制,调整优化公交线网,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使使公交出行逐步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方式,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今年起,松江区将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夯实公交运营基础,加快交通体制建设,加强行业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主要举措有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方式的衔接,其中轨道交通9号线与公共交通的衔接,主要通过站点附近的公交枢纽、公交过境站点进行衔接。例如,松江新城内有两个站点:大学城站和松江新城站。大学城站紧靠大型的客运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枢纽汇集松江区内外的24条公交线路,包括5条松江新城内部线路,8条往其他郊区的线路,4条往市中心线路,大学城站的公交过境站点有4条过境线路,这些线路可以非常便捷地联系新城内的新老城区、大学城地区、佘山地区,以及松江区内的各镇尤其是浦南地区各镇都有线路直达轨道交通。
同时,着力调整目前的线网组织结构,一方面通过新辟城区公交线路(今年计划新辟调整17条公交线路,道路覆盖率约为92%)以弥补新城区的公交盲点,以新辟镇域公交线路(计划为7条)改善镇域居民的出行条件;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原有的公交线路从而合理线网布局,减少曲线系数,缩短出行时间。
此外,松江区还将大力发展镇域公交,达到中心镇“一镇一枢纽”和行政村“一村一站”。中心镇“一镇一枢纽”的目的也是实现以枢纽锚固(多条公交线路在一个点上)公交线路,实现交通的便捷换乘,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各镇的镇域公交,以及各镇发往松江新城的公交线路。“一镇一枢纽”的形成将更有利于该区公共交通特别是镇域公交的发展。“一村一站”主要针对镇内的行政村,其公交站点主要是指过境站,主要功能实现是镇域公交对于行政村的全覆盖。
针对各镇城镇建设和公路网建设飞速发展以及村民出行难的实际情况,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松江区积极探索镇域公交发展新理念,创新管理模式。2006年8月,已在九亭地区开设了2条公交线路,分别为九亭1路、九亭2路,总长度达到33公路,全线配备空调车,九亭成为松江区第一个实现村村通公交的行政镇,同时也开了全市“村村通公交 ”的先河。
到2010年,松江将建成区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达20公里/小时以上,准点率达到90%以上,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区各交通枢纽站出行到各镇,任意两点距离间出行在45分钟内完成。镇域公交实现村居民通过一次乘车到达所在中心镇,镇居民一次乘车进入轨道交通,轨道交通沿线各镇行政村居民一次换乘进入轨道交通的“三个一目标”,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