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 >>新闻动态 >>
 
无车日能给港城带来啥

时间:2007-09-24  来源:连云港日报  作者:佚名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连云港市号召市民选择公交车、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尽量减少开车的频率和次数……从今天起,我市首个城市公共交通周正式拉开帷幕。922,港城的第一个无车日也将正式启动。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将会给港城带来些什么样的影响和变化?记者连日来对此进行了调查。
  环保:让城市多一点阳光,多一片蓝天
  汽车造成的污染除了交通扬尘,主要还是尾气排放。前日,在市环境检测中心站内,自动检测室主任李军一边观察仪器一边介绍说,汽车发动机在燃烧后,会产生100多种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主要包括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细微颗粒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可达自身重量的4倍。
  1130分,在市区通灌路上,记者感受到了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污染。在大量汽车的急刹和加速中,空气中传来阵阵难闻的汽油味,路面上的灰尘也被扬了起来。在穿越马路时,记者身旁突然开过一辆小汽车,从其尾部喷出的尾气,让记者感到腿部周围一下热了起来。
  目前,汽车尾气对我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不是很大,港城空气中的氮氧化合物的污染指标一直保持在优级以上。李军说,但从最近几年对空气质量的监控来看,我市空气中原本少量的氮氧化合物浓度正在逐步增长,年增长速度达到了10%至20%之间。如果不进行控制,那么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多,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程度必将逐步显现。
  正是出于对环保未雨绸缪的考虑,我市积极参与到中国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中来。但无车绝非彻底禁车,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想引导人们提高环保意识,并让港城市民主动加入到绿色出行中来,换一个更节约、更接近自然的生存方式,来缓解城市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健康:少开一次车,少去一次医院
  市民刘庆东去年买了一辆私家车。从那以后,他天天开车出门,每天的驾驶时间都在3小时以上。但最近一段时间,当他开车结束后,总觉得脖子发硬,转动困难,特别是开车时间越长,这种情况越明显。前天,他专门来到医院检查,才得知自己的颈椎出了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驾驶人在开车过程中长期保持固定坐姿引起的。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健科主任医师郝新生诊断说。随着私家车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逐渐形成了以坐为主的生活方式,运动量大幅减少,身体健康状况也随之减弱。但汽车带来的健康问题决不仅仅这一点。据郝新生介绍,汽车尾气中含量最高的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肺泡后,会导致组织缺氧,引起头痛等症状。而汽车尾气中含量较少的氮氧化合物,毒性却很大,对肺组织会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最为可怕的还是汽车尾气的低空排放,废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80厘米至1.3高的地方,而这恰巧是儿童呼吸范围的集中区域。
  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的出现,向市民发出了一个信号:只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废气污染就将大幅减少。少开一次车,不仅是在给自己的健康加分,也是在为别人的健康、为子孙后代的健康加分。
  出行:公交是市民不错的选择
  开展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让市民体验绿色出行方式,来增强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以及步行出行对市民的吸引力,从而让人们体验环保与健身的关系,享受绿色出行给大家带来的快乐与改变。
  市交巡警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市区私家车保有量为17.9万辆,以每部车解决两个人的出行问题来算,也只方便了35.8万人。而目前我市城区共有公交车辆417辆,运营公交线路31条,日均发班2933班次,年运送乘客能力达到了4300万人次。同时,据市交通局运管处客运科工作人员李强介绍,小汽车每人/千米的能源消耗量为8.1(以公共汽车单车为1比较),是各种交通方式中最大的。显然,和公交车相比,私家车的出行效率极低,加上新手上路等因素,对城市交通干扰也最大。今年18月,全市交通事故起数为332起,其中四成以上为私家车引发的。
  我们当然不可能指望通过一个无车日就能把空气污染、城市交通的问题解决了。我们更希望通过对无车日的宣传,来引导和唤醒公民的意识和思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把一次活动变为日常的举动,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共同为城市打造美好的未来。在谈及此次活动的意义时,一名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是说。
  有车族:开车出门先选路线
  家住新浦公园社区的张玮,买车已经有两年多了。从起初感到新鲜和欣喜,到现在的多种滋味在心头,张玮说,私家车让他感受最深的,是这车并不那么容易开出门。开车出门,请先掂量一下路线和地点。不然,头疼的事就在后头了。张玮有些无奈地说。
  张玮上班的地点在朝阳东路上,当初之所以买车,主要是为了上下班能更快捷一些。但随着近几年港城私家车的猛增,张玮明显感到自己的车速一点点慢了下来。正常上下班时间,出门正好是交通高峰,尤其是从我家一开出来,就是海昌路。那个挤啊,真是既练车技又练胆量,经常是油门稍踩,就得移到刹车上。张玮说,他第一次开车上班,因为估计不足差点迟到。
  到周末了,开车出门仍然不轻松。开车时感觉很爽,可找地方停车时,心却有一点点凉。张玮说。有一次星期六,他们全家外出游玩,回来时决定到位于通灌路上的超市买点东西,他便顺带开车去了。没想到,一进通灌路,他和车就被陷在了车流中,只能缓慢前移。好不容易车子进入了超市停车场,却发现停车场已经停满,他只得把车倒出来,仅这一进一出就花了近10分钟时间。没办法,张玮先让家人去超市购物,他自己一人去停车。结果,张玮开车在超市周围转了老半天,也没找到一个车位。最后,他只能把车一直开到与通灌路交叉的解放路上,找个地点停了车。因为离超市比较远,我最后就一直在车里等他们买完东西,再开车接他们回去。
  公交族:喜看公交新变化
  在市区一机关单位工作的张洋,选择的出行工具一直都是公交车。我家住在海州,如果骑车的话,路程太远,而且遇到风雨天也不方便,这时,坐公交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张洋说,从他家到单位,坐6路车就可以直接到达,非常方便。
  从2001年上班开始,张洋已经坐了6年公交车。现在的公交车,无论是线路密度、乘车环境,还是服务态度,比起以前都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张洋说,以前从海州到新浦,主要的公交线路有3路、6路和7路,但这些公交车大多数走的都是城区主干道,乘车的市民往往要从家里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站点。
  而现在,27路车走的基本上都是小街小巷,有些较大的小区门口就有车站,乘车方便多了。以前,由于使用时间较长,不少公交车的乘车环境极差。我第一次坐6路车上班,坐的就是一辆旧车。车厢玻璃都坏了,直往里透风,而且车子运行起来时,咣当咣当的噪音让我耳朵里嗡嗡作响。印象最深的是路过一个坑,我差点被从座位上颠到地上。张洋笑着说,现在的公交车基本都已经换了新车,乘坐起来还是比较舒适的。
  不过,等车还是比较烦人的。张洋说,尤其是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他经常等了很长时间也看不到一辆车。我每天上班都要提前45分钟出门,其实公交车速度并不慢,整个在路上的时间只有20多分钟,剩下的时间,全都用来等车了。张洋建议公交部门固定一下公交车的到站时间,让市民可以按点等车。
  走班族:安步当车心情爽
  近几年,港城悄悄出现了一群被称为走班族的人,他们放弃了骑自行车、坐公交车或是开私家车上下班的方式,而爱上了最原始的方式———每天步行上下班。
  今年35岁的邱伟,家住新龙新村,是一家私营企业的主管。从去年5月份起,他开始坚持徒步上下班。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加上经常外出应酬,让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有时还会出现轻微眩晕。起初,我没太在意,但去年4月份单位体检时,我竟然被查出患有高血脂和高血压。这下,我有点慌了。邱伟说,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经常步行对身体比较好,他便开始走班了。每天早晨,邱伟都会提前40分钟出门,沿着瀛洲路慢慢向位于华联附近的单位走去。晚上下班时,再沿着路边走回来。第一次步行走到单位时,邱伟还感到身软腿酸,但几个月之后,他就走得很轻松了,身体状态也好了很多,眩晕现象再也没有出现。
  邱伟说,通过走路,他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整个人的心情也得到了放松。每天走路时,我经常看看路边绿色的植物,有时还会抬头望望蓝天。在步行过程中,似乎什么烦心事都能减轻不少,心里感到每天的生活都是新的。
  在邱伟的带动下,现在他周围的好几位朋友都加入到了走班族的行列,而且都从步行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无车日能给港城带来啥 的资料
· 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中国城市无车日发布会 [2011-09-15]
·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 就是治理“大城市病” [2010-10-09]
·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 就是治理“大城市病” [2010-10-09]
· 连云港市公路路政管理办法 [2010-08-20]
· 连云港市2009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合格证领取通知 [2010-04-26]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