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逢雨必涝,城市如何才能不“看海” >>各地内涝频发 >>
 
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西安内涝变“水城”

时间:2013-09-12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西安每逢下大雨,网络上就会掀起一股去哪儿哪儿“看海”的“浪潮”。并且,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达,这股“浪潮”也愈演愈烈,网友们在微博等平台“直播看海”的同时也提出问题,难道内涝这个“顽疾”真的有那么难“治愈”吗?

逢暴雨就内涝市民习惯雨后去“看海”

说起内涝,西安市西影路与乐游路丁字口附近的居民肯定有话要说,为啥?因为雨稍稍下得大一点,那里肯定就会有积水,只是积多积少的问题。8月2日凌晨1点左右,西安市突降大暴雨,一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很快,微博上就有了“明天相约看海”的约定。杨女士在乐游路生活了多年,那晚她看到了“海”。她说:“那晚雨势很猛,雷声也很大,我被吓醒了,打开窗户看了一眼,妈呀,整个街道全都是水,路边的台阶最少有20厘米高,已经完全被淹没了,我当时就心想,这雨要是一直下的话,明早上班又麻烦了,唉,住在这里真是没办法,一下大雨路就要被淹。”

好在大雨持续的时间不长,来得快去得也快,第二天一早,太阳就出来了,不过,大雨过后一片狼藉,马路上、不少汽车引擎盖上都残留有垃圾,还有淤泥。环卫工人薛师傅说:“一下大雨这条路上的垃圾就多得很,比平时的两倍都多,要不是从其他地方调来一些设备和保洁员,一上午根本扫不干净。”

57处内涝点“藏”在三类区域害人不浅

有这样烦恼的市民,远远不止西影路这附近,记者了解到,西安存在城市排水出路不畅、管网系统建设滞后、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从今年汛期市政部门的防汛预案来看,需重点防范的立交桥隧道、城乡接合部等内涝点有57处,钟鼓楼广场、地铁出入口、地下车库等需重点防范区域共有793处。

市政部门介绍,目前西安容易积水的50多处内涝点,主要分布在城中村或棚户区地区、二环路到三环路之间的连接路段、短时集中降雨量超出市政设施设计预期路段这三类区域。比如二马路、振华路、西斜七路、西新街、等驾坡阳光小区、西影路等路段。西安市市政公用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西安绝大多数城中村的排水能力较差,一些城中村甚至没有地下排水系统,有些城中村虽有自建的排水系统,但却没有与市政排水管网衔接。

排水管网建设“欠账”是城市内涝主因

市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西安市城区现有排水管渠共计2557公里左右,其中雨水管道1080公里,污水管道970公里,雨污合流管道150公里,过街管道315公里,明渠40公里。

这些,远远达不到城市排水实际需求,市政部门表示,目前西安全市城市污水管网普及率近90%、雨水管网普及率近70%,与城市排水实际需求还有不小差距,可以说管网设施“欠账”是西安城市容易发生积水的主因,西安主城区排水管网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布局,管径设计较小,许多老城区路段设计标准很低,一些新建城区的管道也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一位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有些管道的改造也存在很大困难,比如涉及拆迁、资金等等。

西安2020年雨水管网普及率达95%以上

还好,相关部门在行动,努力去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市政部门制定的《西安市“十二五”城市污水全收集管网建设改造方案》显示,“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将新建污水管网1210公里。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各地市,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防涝工程体系。根据规划,西安市计划2020年污水管网普及率达到98%以上,雨水管网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市政公用局的消息显示,去年以来,该局经过认真调查,提出通过工程措施可以解决的,包括二马路、振华路、自强路、西新街、等驾坡阳光小区等一大批多年老大难内涝积水点治理项目,共计21项总投资将超过1亿元,预计年内完成。4月中旬,该局将改造方案报至有关部门,待执行计划下达后实施。

“排储”结合既能利用雨水还能减轻排水压力

采访中,不少普通市民和专家都表示,某种意义上来说,雨水也是资源,如果做好城市储水,不仅能减轻排水管网的压力,更能将存储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也是节约用水的一项措施。

对城市排水有着自己理解的退休工人张师傅说:“咱拿笨脑子想,现在西安地下埋着的管道都跟我年龄差不多,光指望那排水根本不行,我认为政府在提高排涝标准的同时,还要大力宣传推广让有能力的单位、工厂、小区等建立蓄水池啥的,等雨停了还可以进行绿化浇灌。”

西安市市政公用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在大型企业、小区、立交桥等周边修建储水设备是可行的办法,网络上也有不少专家提出来过,这样确实可减轻排水管网压力,将内涝威胁变成可利用水资源,但如何将储水工程与城市排水管网组建成一个有效的城市排水体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方向。文/本报记者张亮实习生陈西子图/本报记者赵晨实习生赵珊彭玮崧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西安内涝变“水城” 的资料
· 台湾城市治水:排涝?错!入渗?对! [2013-09-12]
· 地下排涝要有“看得见的监督” [2013-09-12]
· 完善城市排涝,十年太久只争朝夕 [2013-09-12]
· 治内涝先治城市病 [2013-09-12]
· 城市排涝亟须“补课” [2013-09-12]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