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逢雨必涝,城市如何才能不“看海” >>治理经验 >>
 
多举措破解城市内涝难题

时间:2013-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入夏以来,全国不少城市遭遇暴雨侵袭,伴随而来的城市内涝与交通拥堵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重要影响。

城市内涝暴露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哪些问题?该如何破解?在日前召开的以“城市内涝防控与生态修复”为主题的学术沙龙上,专家们进行了研讨。

在城市,暴雨中心从市郊更多地转向市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刘树坤认为,雨污合流阻碍了城市雨水排泄。“污水处理的高速发展,相对破坏了城市原来的雨水系统,大量的污水侵占了传统的雨水系统,雨污分流没有到位,疏通问题难以解决。”

为了促进城市人与水的和谐,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生态措施来改变城市水循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尹澄清表示,城市排水还有一个梯度问题,即从新城区到老城区、从市中心到郊区、从地势高到地势低的地方。他以武汉为例说明,雨水会从地势较高的新城区流向地势较低的老城区,那么,在新城区建设时,就应该要求地势较高的或新城区的地下土壤含沙量高一些,一旦下雨,大量雨水就能下渗到土壤中,大幅降低建设排水系统的成本;而地势低洼地区或老城区,就应以排水管网为主。

城市的典型特点是地表硬化,这给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锋说:“目前关于地表硬化的研究非常少,我们提出了城市表面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主要研究地皮、墙皮、路面、屋顶、河床、堤坝等硬化地表的复合效应,以及它的生态工程设计和管理,以优化地表结构,整合城市的生态设施,强化服务功能。”这是城市生态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李峰表示,该领域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多举措破解城市内涝难题 的资料
· 防御内涝的台北经验 [2013-09-12]
· 陕西城固管网改造让内涝成历史 [2013-09-12]
· 看世界城市如何防涝 [2013-09-12]
· 台湾城市治水:排涝?错!入渗?对! [2013-09-12]
· 地下排涝要有“看得见的监督” [2013-09-12]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