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2015规划大会 >>
 
2015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目录

时间:2015-07-07  来源:都市世界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序号

题目

作者

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

01

寒地滨江城市形态发展研究

——以吉林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为例

孙洪涛  蔡新冬 袁敬诚

02

西北边疆地区农牧民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以新疆巴州为例

李慧栋  靳立霞

03

新型城镇化视角的生态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李佳阳 孙微 王柄荃

0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陕西省旅游型小城镇规划策略探索——以韩城市芝川镇为例

杨晓娟 汪洋 蒋冠林 肖宁

05

中国低碳生态新城新区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方创琳 王少剑

06

城市近地面二氧化碳排放规律初探

——以苏州为例

吴光亚 张美琴

07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江苏沿海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

崔曙平 富伟

0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绿道网络体系的构建

李琳 吴威

09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生态保护格局研究

张东升 丁爱芳

010

近郊山地城镇空间拓展路径研究

——以达州市魏复路经济带为例

李波

011

新罗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陈金泉 陈敏捷 黄良军

012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城市建设探析

白墨

013

西部高原地区城镇化特征及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以拉萨市为例

朱杰 徐海贤

014

中国城镇化应向何处去?——对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赵琦

015

以“多路径发展”应对中小城市新区控规编制中不确定性的探索——以河南省邓州市东部新区规划为例

杨超 欧阳瑶

016

记住天津滨海的最后一抹乡愁——以天津滨海新区大神堂村发展规划为例

徐婧 尤坤 赵光 李斌

017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重庆特钢工业旧址城市设计策略

张奇

018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特色风貌塑造研究

王峰 黄博燕

019

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住宅户型发展及宜居度评价方法探讨

魏 正 李建迎

020

特大城市近郊生态控制区内村庄建设发展模式研究--以武汉市“绿中村”为例

朱小玉  耿云明

021

新型城镇化与县(市)域人口分布趋势——以诸暨市为例

陈保禄 刘晓

022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城乡规划与新型城镇化

梁敏 龚亮 

02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生态宜居环境营造研究—以密山市白鱼湾镇为例

单景才  陈昭明

024

内生发展视角下的西部省际边界区域发展症结与出路——以秦巴腹心地区为例

余琪

025

旅游驱动新型城镇化

——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

顾永涛

026

人口视角的张家界城镇化及保障措施研究

周配 林志明 肖向良

李松平

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01

生态经济效益导向下的规划思考

——以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规划为例

谢沁

02

生态文明视角下美丽宜居村庄规划探索与实践——以湖州市妙山村为例

唐杰彬 邓迎晓

03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城市统筹规划

——对天津生态城三区统筹规划生态构建的探索

周怡舟  赵秋璐

04

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微城”空间营造——以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规划为例

牛成 蒋依凡 刘乔昆

05

山地工业城市“三生空间”非线性发展平衡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

周家全

06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王广洪 李茜

07

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方法初探——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

李长华 冯春燕 王静

08

基于定量化分析的生态规划研究

——以张家港市城北科教生态城为例

卜志东 巫凌琦 郭春林

刘海舟

09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实施路径思考

郑洁 方可

010

基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下的绿地系统规划策略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王磊  刘治国  由宗兴

011

都市型生态控制区主动实施策略思考——以武汉市青山生态区为例

徐煜辉 汪先为 汪勰

01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低碳控规编制实践与创新

吴丽娟

013

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导下的生态城镇规划探讨——以泗水县金庄镇总体规划为例

孔利

014

关于城市规划与社会建设的若干思考

刘永红

015

美国棕地开发中多元主体利益整合的启示

张晓瑜  陈宇  蔺阿琳

016

分区指引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以天津市东丽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张斌 何瑾

017

高速铁路站点地区城市生态建设要点研究——以山东莱阳高铁车站地区规划设计为例

邱雨斯  马驰骋  郑兆唯  刘维

018

保障性住房规划的供应模式思考

翟坤 沈斯

019

本土化视角下的规划体系创新探索——天津“一控规两导则”规划体系研究

谢爱华 姜黎黎

020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规划实施研究

孙婷 牟俊 万艳华

021

基于正规划-反规划共轭的沿江地区空间管制——以贺州市一江两岸片区总体规划为例

杨天翔 李幸 俞良

022

基于GIS平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应用

任君为

023

面向实施的小城镇生态敏感区规划研究——以洛阳市孟津县龙泉沟生态廊道规划为例

凌犀

024

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低碳生态详细规划指标应用技术导则研究

鞠鹏艳 邱红

025

浅谈生态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融合

邓明敏

026

复合型CCRC持续退养社区居住模式探索--以“活力健康港”启动区为例

冯春燕 李长华

027

基于可实施性的生态市规划编制方法探索——对黄冈市生态规划的思考

周燕 苟翡翠

028

辽东湾新区城市绿道网络构建与绿地系统优化策略

赵曼彤  赵永麒

029

精明增长导向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以衡水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张晓辉 王云鹏

030

河谷地区山体保护与利用规划研究——以攀枝花市中心城区为例

朱勇

031

展华夏文明精华,释山水西安魅力——大西安绿道规划建设研究

刘永祥

032

上海市城市公园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评价

周锐  李赟  李涛  涂然

033

以济南市主要开敞空间为例谈山体公共设施普及度

王函  芦爽

034

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空间管制协调研究

周霞  潘琳 吕红亮

刘贵利

中外生态城市理论与趋势

01

ISO37120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影响

戴忱

02

既有城区生态化更新改造研究综述

梅磊 陈锦富

03

紧缩城市理论的可持续性探索

李静岩

04

生态城市规划在世界性都市总体规划中的体现与应用

魏薇

05

新经济背景下的产业功能区绿色发展评估与策略

翟坤 沈斯

绿色交通、公交优先与综合交通体系

0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规划选址的思考——以广州为例

向曾晳 洪勇 谢志明

02

从统计数据看问题,合理制定城市道路发展策略——以黑龙江省城市道路为例

高春义 岳莉然

03

新型城镇化下的中小城市公交线网优化研究—以云南省蒙自市为例

汪惠兰  唐 翀  朱 权

04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系统规划设计标准研究

徐士伟 谢志明 陈海伟

05

生态文明背景下“P+R”停车换乘系统规划研究

梁程程

06

基于路权平衡的城市绿色街道设计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以阿布扎比和东京为例

李思其

07

人性化视角下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交通规划

马清

08

高速铁路枢纽及周边地区规划建设经验借鉴

吴才锐

09

道路关键节点交通仿真研究

赵林

010

低碳交通引导下的慢行交通规划策略探析--以郑州市为例

郭冬雪 段飞

011

自行车交通系统在重庆北部新区的实践评估及启示

傅彦

012

苏州城市形态、居民出行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居民出行调查的研究

张振龙 蒋灵德

013

公共自行车系统影响下居民出行特征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董晓峰 付春燕 付靖

014

重庆市步行系统规划研究

——以重庆市渝中半岛为例

刘小连 蒋航

015

公交优先技术型式研究和适用性分析

张临辉

016

基于供需平衡的治堵策略分析

——以重庆主城区为例

蒋航 刘小连

017

菏泽市公交交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曹更立 张洪涛 肖程文

史虓 马涛

018

P+R停车场规划设计浅析——以北京市安河桥北地铁站P+R停车场为例

夏天 游历

019

英美城市街道交通稳静化措施评析及对我国启示

王丹黎

020

中国新城镇(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评估——以广州南沙国家新区地铁四号线为例

曲白 孙贵博

021

基于“公交+慢行”一体化的山地城市空间优化研究——以重庆南滨-南山片区设计为例

胡玲熙  赵万民

022

TOD导向下的天津轨道交通接驳组织优化策略研究

贺啸 姜天姣

023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探讨

吴志涛

024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

徐嘉 付帅

025

高铁交通枢纽与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体化

徐婧 尤坤 李斌

026

村庄规划中城市道路与村庄道路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肖松林 赵国锋

027

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以北京南锣鼓巷站点为例

辛萍   武凤文  邱宁

028

国内外步行交通规划与实践评述及启示

冯洁  刘畅

029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刘明敏

030

基于TOD模式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城市功能提升研究——以重庆为例

尹晓水

031

促进绿色出行的港口新区环保交通规划——以德国汉堡港口新城为例


刘涟涟  张泠然  陆伟

032

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与周边建筑一体化研究

武凤文  梁文芳

033

广州历史城区慢行交通发展策略

熊文婷 缪江华

034

滨海新区核心区商业街区步行环境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

杜宽亮 毕昱 刘子铭

祝新伟

035

城市交通与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规划研究--以天津临港经济区为例

张晓明 梅荣利 高煜

036

临空经济区综合交通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武汉临空经济区为例

龚亮  梁敏

037

绿色交通视角下的城市交通规划改进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岳亚飞  徐丹

038

广州市铁路客运枢纽布局规划优化思考

叶树峰 徐士伟 谢武锋

039

轨道交通服务视角下的广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思考

李橘云

040

基于城际轨道功能的控制性规划层级研究

谢志明 房庆恒 苏业辉

041

基于城市交通容量分析的公交优先研究—以广州为例

金安

042

基于行人模型的慢行交通设施优化提升方法

丁晨滋

043

世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综述及思考

钱喆 张海霞 吴翱翔

044

南京市边缘社区交通问题及对策研究

周配 朱喜钢 李松平 唐维

045

轨道交通沿线空间综合开发的思考

——以厦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

韦希 

生态城区的建设与优秀范例

01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生态科技城规划建设实践

祝一波

02

滨海新区保障房社区规划建设评述

沈斯 翟坤

03

滨江区的生态系统整合规划与实践

——以吉林南部新城为例

张弛

04

小池滨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策略

毛志强 杨康

05

纽约曼哈顿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黄黎明 黄浩

06

新时期滨水城市沅江的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发展研究

官江

07

柳州汽车城生态建设能源规划实施探讨

李芳艳

08

辽东湾新区金帛岛控规低碳生态控制要素研究

袁敬诚  袁菁  关山

09

吉林南部新城滨江区生态廊道的建立

张弛  张伶伶  袁敬诚

010

浅析生态城市理论的应用

——以济宁市北湖新区生态城建设为例

解瑶 张军民 单建树

011

绿色生态城区人文建设的重要性——英美德日绿色生态城区标准的比较研究

沈埃廸   张智栋  郝桐平   陶伊奇   章倩宁  王雅萱

012

滨海新区行政区划调整背景下的街镇发展之路——以天津滨海新区寨上街为例

杜宽亮 孟丽丽

013

美国亚特兰大演化型棕地再开发对我国的启示

张晶 陆明

014

生态社区案例研究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郭诗洁  陈锦富

生态城市与绿色经济

01

以一次实践为例谈生态城镇规划的策略

黄博燕 王峰

02

环境约束视角下发展绿色经济的路径探析——以高邮市为例

曹华娟

03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市域生态保护规划

——以东营市为例

丁爱芳

04

临桂新区中心区绿色能源规划研究

马素贞 湛江平

05

江苏省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及对策研究

何常清  周文  梁印龙

06

生物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的对策研究

——以黑嘴鸥繁殖栖息地为例

周洁

生态城市建设的技术集成

01

基于山地生态适应性的城市规划标准完善对策探讨

付帅 徐嘉

02

控规层面生态用地的保护利用方法探析——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

李长华 冯春燕 刘子铭

03

高密度城市中的绿色超高层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

王梓 尹宝泉

04

自然生态诊断技术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运用的探讨

南凌 史亚琪 周巍 闫成云

05

基于GIS三维视廊视锥分析的建筑高度控制——以南京石湫新市镇为例

张飞 葛大永

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技术手段、评价体系

01

以“智慧规划”助推无锡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

王波

02

基于活跃度的南京二手住房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搜房网为例

朱寿佳

03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下国际旅游名城的构建

班璇

04

基于城市空间增长一致性指标评价分析的天津市主城区开发边界范围研究

赵旸 张馨予

05

基于POI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服务设施分析—— 以上海地铁10号线为例

叶锺楠

06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规划与仿真模型构想

曹阳

07

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城乡治理与实践研究——以辽宁康平县城乡规划建设实践为例

李晓航 张树东 单颖

08

面向智慧规划的模型管理系统框架研究

孙玉婷  林蔚

09

新常态与多规融合背景下数字城市建设的思考

韦胜

010

基于控规现状调查的若干问题思考

——以天津中心城区为例

谢水木   谢爱华

011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全生命周期保障性住房建设策略

  正 张芳芳

012

基于Analyst DriveOD矩阵估计模型研究

陈先龙

013

基于GIS旧城更新改造多情景规划模拟与影响评价——以广州市火车站周边地区改造为例

廖顺意 王其东

014

基于交通流检测数据的一体化交通仿真平台研究

景国胜 甘勇华 李彩霞

郑淑鉴

015

基于可达性分析的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吴超 王其东 李珊

016

绿色智慧城区建设中政府机制体制创新探讨
——以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为例

谈文昌

017

南沙新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框架体系研究

熊文华 郑淑鉴 李彩霞

方雷

绿色能源、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01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城市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与设计研究

尹宝泉

02

从规划角度对天津滨海旅游区1#能源站方案的优化研究

付强 高煜 刘晓林 王江海

03

低碳集约型抽水蓄能电站在深圳的实践

陈如波 傅晓东

04

2019北京世园会废物资源化体系构建

宋肖肖  张健  何伟嘉

05

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冯秋生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和投融资改革

01

基于人群活动特征分析的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探讨——以图们市北江滨河绿地景观规划为例

吕晓芳  胡洁

02

城市社会基础设施景观策略研究

刘扬 徐苏宁

03

城市中心区基础教育设施服务区划分及规模研究——以天津市河东区小学为例

刘维 赵光 马驰骋

04

由“资产”到“资本”——地下空间开发制度变革

徐辰

05

中小型邻避市政设施规划对策研究

刘星 王新亮

06

智慧城市建设中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研究——以苏州市高新区某地块为例

陈曦寒 高丰

07

美国私有公用型城市开放空间发展启示:以纽约为例

李国杰 吴尚 赵晓龙

08

基于全民健身新常态的沈阳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

单颖 李鑫 张树东

09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综合管理制度建议

杨龙

010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长输管廊空间布局研究

高煜 谭春晓 付强 刘晓琳

011

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以徐州市市区供水规划为例

仓宁 曹万春

012

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研究——以泸州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

孙本川

013

绿色基础设施视角下的城市水系连通工程

郭伟鹏

014

城市供热锅炉房“煤改燃”工程的分析和思考——以天津市中心城区改燃工程为例

周玥

015

基于生活圈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构——跨越行政边界的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模式研究

石丹

016

天津市煤改燃背景下双系统燃气管网规划探索

李正晖

017

生态环境建设下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模式研究-以沈阳市老虎冲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工程项目改造为例

朱庆余 王博

018

城市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历程评析——以武汉王家墩机场搬迁项目为例

汪波宁

中国特色低碳生态城市的标准探讨与未来展望

01

生态城市职住平衡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殷丽娜  宫媛 赵光

02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区的低碳规划策略研究

刘东亮 许大明 季景涛

03

低碳时代中小城市发展的机遇和对策

赵琦

04

我国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概述

余天霞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城市转型发展趋势与实践

01

基于风环境舒适度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辽东湾新区金帛岛为例

袁敬诚 李雯霏 黄木梓

02

山地滨水街区的风环境优化策略研究——以重庆市上清寺片区为例

胡纹  林博

03

基于水文和水力模型的山区排洪渠设计研究——以四川雅安职教园排洪渠工程为例

曹万春 杨新德

04

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内涝规划策略

——针对哈尔滨市的探讨

高峰 徐苏宁

05

传统钢铁工业区产业转型与生态化防护建设

巩明强

06

应对城市气候问题的厦门市城市规划程序与做法优化

刘姝宇 宋代风

生态城市的水环境、水文规划与水生态修复

01

生态导向下城市蓝线规划编制探索——以《湘潭市市区地表水体(蓝线)控制规划》为例

胡钤 田娴

02

城市市政综合管廊规划编制模式探讨——以沈阳市铁西新城综合管廊规划为例

王媛媛 关寅杰 张卉蕾

03

基于SWMM评估的污染对水环境影响及水生态修复研究——以苏州阳澄湖度假区为例

孔赟

04

构建千年“环城古运河水系”,打造“千里独此一环”——无锡水生态国际旅游城—“风光带”

王益群 杨阳 陶文沂

陈求稳 朱喜

05

城市新区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系统规划探析

朱钊 邢忠

06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型水系规划研究

刘晓琳 谭春晓 王江海

高煜 付强

07

山丘散布的平原水网地区水系规划研究--以《苏州高新区水系暨河道蓝线控制规划》为例

曹万春 李澄

08

生态背景下城市河流治理思路探析——以珠海市前山河“一河两涌”生态景观规划为例

陈明敏

09

基于生态理念的山地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探讨——以重庆市为例

刘亚丽

010

面向实施的北方城市水系统规划实践探索——以遵化市为例

周霞  吕红亮  师洁

生态景观规划营建与城市设计

01

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评价

姜涛 王景  杨俊  吕兵洋  陈其兵

02

公共景观规划生态化探索——以宁波南车产业基地公共景观规划为例

张鎏

03

生态修复的景观设计途径——以湘潭市木鱼湖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任宜婷  何思思

04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实践——以广东省揭阳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城市设计为例

刘闯

05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背景下的城市小广场布局方法初探

甄玮

06

延展、融解―廊道风貌带的城市体验

刘航

07

视觉修养下小尺度街道立体空间引控方法研究

单颖 张树东

08

基于多维度考量的城市阴影区城市设计规划实践

李彻丽格日 王亮 李鑫

李迎秋

09

基于源--流概念的环湖区域生态网络识别----以宣城市环南漪湖概念规划为例

杨天翔   刘群

010

基于可持续的民族文化旅游区规划——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

孙本川

011

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佛山市两园改造设计研究

翁奕城

012

浅析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单伟娜  庞飞飞  吕潇潇

013

大院模式对居民生活便利度的影响探究

辛萍   邱宁   武凤文

014

寒地高层居住区中心绿地配置的降温效应

戴金  陆明  辛显通

015

城市滨水工业遗产地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益阳市造船厂地块城市设计为例

时二鹏 耿虹 刘灿 王立舟

016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边界视觉景观控制研究

胡一可 吴德雯 王芸

017

城市高密度地区步行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广州白云区嘉禾望岗地铁枢纽站点周边地块综合开发为例

刘俊杰 邓神志

018

基于安全宜居的村庄道路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寇堃堃 王其东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01

基于转型发展的城市老工业区更新规划方法探索——以上海桃浦工业区控详规划评估为例

周晓娟

02

乾县县城城墙遗址保护与更新

赵卿 宋玢 贾宗锜

03

历史街区改造后的使用后评价(POE)调查研究——以哈尔滨市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张典  徐苏宁

04

国际航空枢纽周边地区规划建设启示---以虹桥商务区为例

许可双

05

伦敦金融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周艺怡 沈佶 沈伦

06

基于社区特征的南疆维吾尔族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以丝路名城莎车为例

张恺

07

历史街区的街道空间设计

——以上海新天地的改造为例

任秋蔚

08

重庆主城区水上客运交通的复兴计划及实践

傅彦

09

历史街区的死与生——天津津湾广场更新的反思与活力提升探索

陈畅 周威

010

基于空间句法的南宁历史城区叙事环境量化分析

张平 张楠

011

黄鹤楼诗文化在黄鹤楼历史文化保护中的特殊作用

吴琳 吴克坚

012

江南古镇的“三个保护”与“三个发展”——以无锡荡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

王嘉

013

寻回失落的繁华记忆——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老街传统风貌街区空间研究

王轶楠 陈蔚

014

测绘技术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中的应用——以大环村、沙边村-泗门村历史文化保护中为例

容旭琳

015

基于“生活真实性”的历史街区改造研究——以深圳南头古城改造为例

李劭雄

016

民生问题视角下的村落型古遗址保护策略研究——以白金宝遗址为例

王璠 胡佳勇 王高波 刘梦

017

保护文化遗存  延续城市文脉——常熟南门坛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措施探讨

祝一波

018

中部地区二线古城历史街区保护模式初探——以邓州团结中路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江斐杰

019

基于“整体观”的重庆开县温泉镇保护与规划

罗连杰 陈蔚

020

城市历史街区适度再开发模式探析——以瑞安佛山“岭南天地”历史街区为例

王红卫 陶澈

021

基于保护性的土家族历史文化名村规划探析——以鄂西南庆阳坝吊脚楼群为例

马瑞坤

022

Parklet”概念在历史街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辛萍 武凤文 邱宁

023

“有机更新”视野下的丹巴甲居藏寨碉楼研究

冯子木 陈蔚

024

永续观念下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台湾历史街区保护程序为例

汪莲 朱梦

025

现象学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以重庆磁器口为例

田静 丁兰馨

026

触媒与共生—西安顺城巷尚德路-北新街改造与更新研究

吴吉林  刘水良  米庆志

027

深圳历史遗产保护的思路与对策

苗璐

028

唤醒城市记忆的传统街道

——以安陆市传统街道规划为例

汪小文 蔡洪 李颉 毛珍婧 丁易

029

村镇民俗文化“前台—帷幕—后台”模式的应用性研究

孟杰 张剑锋 姜业超

030

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理念的珠江沿岸历史城区保护策略探讨

周凌

031

新常态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力焕发----以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

张晓辉  冯旭晖

032

从祖庙东华里到佛山岭南天地  佛山历史街区空间重构的实证研究

黄娜

033

城市遗址公园营建中的文化肌理衍生与历史记忆植入——以武汉市马投潭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张齐心

034

历史地区保护规划的博弈--江苏宝堰古镇保护规划模式思变

刘博敏

035

基于文化再现的历史文化村庄保护重点及规划策略

张红喜

036

山地传统村落保护的思考——以水城县花戛乡天门村传统村落为例

杨斌

037

博物馆在历史街区振兴中的触媒策略研究——以上海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

张凡 范斯媛

038

浅析伦敦道克兰地区城市更新政策的转型

丁兰馨 田静

039

历史城镇的商业化探讨

孙本川

040

气候适应性视角下新加坡克拉码头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启示

韩列松 陈敏

041

基于地域性的北京传统村落规划与设计方法初探

杜锐

042

关于广州市旧城区道路红线规划的探讨

常华

043

民生视角下的东北地区泛历史村镇参与式更新——黑龙江省北安市革命村概念性规划设计

 

薛名辉 潘琳  李翔宇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

01

基于水力模型的低影响开发措施规划研究

冯博 曹万春

02

健康安全与高品质场所营造双视角下的水敏性城市设计

夏镜朗

03

基于山地城市特征的低冲击开发策略分析

顾爽    李思其

04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以河北迁安市为例

牛聪聪 高文杰 崔腾宇

05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某公园雨水工程设计

洪凯

06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的村庄排水规划初探

陈智乾  刘学红  吕伟娅

07

长沙洋湖生态新城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与思考

闫艳红 吴邦本 李宇森

08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策略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郭嵘 武彤郭嵘

09

海绵城市(LID)理念在天津滨海新区的推广研究——以绿色屋顶为例

王江海 谭春晓 刘晓琳

高煜 付强

010

天津城市建成区“海绵体”更新初探

孙斌 王晓晨

011

“海绵城市”理念在川南丘陵地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实践—— 以四川自贡市为例

马嵩 蒋琳

012

浅议我国的雨水利用管理政策

张仲良

013

LID在江汉平原的规划应用探索

汪小文

014

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周敬敬 单伟娜

015

基于城市政策整合视角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建构——以欧盟为例

姬凌云

016

可持续雨水管理在德国空间规划法规体系中的映射初探

宋代风 刘姝宇

017

美国雨水管理与工业区更新相结合的实践——以加利福尼亚州埃默里维尔市为例

刘梦婷

018

面向海绵城市建设的干旱地区滨水景观开发——以内蒙古和林格尔为例

宋迎颖

019

山地城市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初探——以重庆市万州区高笋塘为例

李彪  熊军  杨洪露

甘永贵

020

基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构建的海绵城市规划探索——以安顺市为例

陈恺丽 耿虹 王立舟

城市创新理论与实践

01

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后宁波城乡规划体系的重塑

赵赞

02

经济多中心视角下的职住疏解机制探索——基于重庆市的案例研究

杨儒

03

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赵宁

04

广州“三旧”改造对成都“北改”的经验启示

周剑锋 曾建萍

05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世界城市网络重构

王宝平 徐伟 苏海龙

06

新常态背景下城市边缘区社区规划的实施机制研究

岳晓群 韩刚

07

新常态下基于大数据的精细规划构建——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代普达 付斯曼 杨洋

08

新型城镇化战略视角下的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变革——以“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为例

孔利

09

新时期关于“旧城改建”的几点思考

孔利

010

集群式的文化中心活力营造研究——以济宁市文化中心设计为例

陈旭 侯勇军

011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做好城市绿色发展顶层设计

朱坦 王天天

012

基于公众参与IPE框架下的旧城改造行动规划研究——安徽繁昌县旧城区改造项目的实践与启示

任琛琛 夏南凯

01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管理模式创新——以四川阆中市为例

顾永涛 刘长辉

014

城市边缘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探索--以天津临空产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许东博 王艳霞

015

农村土地流转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规划研究——以天津市蓟县桑梓镇西四百户村为例

许东博 白惠艳

016

西北地区“三旧改造”的复杂系统分析——以宁夏石嘴山为例

刘旸  翟国方

017

养老社区发展研究及设计实践

——以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为例

陈博 肖翊

018

基于DEA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评选研究

郭鹏磊 武凤文

019

谋定思动  致知格物——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转变与创新策划研究

张晓婷

020

“土地混合使用”的实践局限与关键技术借鉴

黄雨薇  于澄

021

中等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建湖县城为例

赵昌辉

022

创新单元模式:众创背景下的城市创新创业网络系统规划

王思成

023

基于职业社交网络数据分析的环同济创意社区空间研究

乐可柯  王思成  林嘉颖

024

大数据时代下沈阳市幼儿园空间布局研究

于路

025

虹桥商务区的空间建构策略考察——"顶层设计"的冲突设问

莫霞

026

南京市鼓楼老城区城市功能优化与提升

嵇玮 刘新宇

027

杭州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空间研究

汤海孺

自贸试验区、城市新区的发展与建设

01

自贸核心区的绿色转型升级——深圳海上世界片区的绿色生态城区实践

陈佳明 林武生

02

亚文化构成模式下英国城市特色空间营造经验与启示

袁敬诚 陈石 方磊

03

生态城区之绿色建筑群星级布局评价方法

潘洪艳

国际滨水城市发展与滨水区规划

01

基于可操作性的珠江景观带规划探索

吴欣燕

02

国际滨水城镇发展研究——以天津村镇建筑特征发展变迁为例

张戈  王晓宇  王伟

“三规合一”实施与管理创新

01

城乡总体规划框架下实现多规融合的编制方法研究——以宿迁市为例

戴忱

02

智慧城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与实践

吴掠桅 曹阳

03

浅议海晏县“三规合一”的实践探索

吕云英

04

重庆市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探索和实践

周晓萃

05

“三规合一”导向下实施与管理探索

林盛均

06

以“多规合一”创新建设项目审批机制——厦门的实践与思考

何子张 翁芳铃 李佩娟

王伟

07

新常态下的城乡规划变革之路

孔利

08

多规融合下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编制探讨

雷轩 王鹰翅

09

面向实施与管理的小城镇风貌导则控制探索——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风貌规划为例

王思丰 肖翊

010

创新驱动下的旅顺口区“多规合一”实践探索

单学军 赵颖雯 李秉宇

臧佳明

011

 关于“多规合一”空间管制的思考

吴超

012

多规融合的山地小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

汪小文

013

“多规合一”下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王燚  邵欢瑜  包存宽

014

实施“多规合一”控制线管理的路径探讨

陈晨

015

多规协调背景下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研究—以广州市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为例

杨刚斌  黄亮华

国际航空枢纽周边地区规划建设

01

航空港与区域经济的互动研究

李涛 苏海龙 张鹏飞

02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邻接地区规划研究动态与思考——以宝安科技创新城为例

梁芳 陈伟新 王金菏

孙延松

03

航空大都市及周边区域交通一体化组织研究--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

张萌  王勇  许忠秋

韩晨曦

04

国际航空枢纽周边地区规划建设探索——以重庆市江北机场为例

韩列松 吴芳芳 王芳

曹力维 莫宣艳

高铁经济带发展理论与实践

01

中小城市高铁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高铁新区为例

武明妍 耿虹

02

城际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储备潜力评价体系探讨——以广清城际狮岭站为例

李珊 卞芸芸 廖顺意

“一带一路”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01

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创新驱动兰州发展的几点探讨

曹军  任佳佳

02

职能转变视角下的小城镇空间增长特征研究——以马营镇为例

成亮 李可立

03

“一带一路”战略与新型城镇化空间的对接——以营口市为例

王树春 孙亮 李颖 王辉

04

西部都市区发展策略研究

尤坤 徐婧

05

城市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研究——基于长株潭与昌九的对比分析

谭婷 胡细英

06

“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

白墨

07

融入“两带一路”战略  实现跨省域协同发展——构建重庆万州、四川达州“双子城”初探

杨洪露  熊军  甘永贵  胡河平

08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州无水港发展策略研究

黄健新  易斌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2015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目录 的资料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