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重现历史 寻味北京-前门大街 >>众说纷纭 >>
 
前门为证 见证了奥运历史

时间:2008-08-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赖仁琼 王建新 陆娅楠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在充满现代感的北京,中外游人到何 处找寻 “老北京”的踪影?

奥运会开幕前一天,修缮一“新”的前门大街开街迎客。一时间,这条再现古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貌的商街万客云集。国际奥委会官员、外国首脑、中外宾朋、前门地区的老街坊以及成千上万的北京市民纷至沓来。人们游览街景,选购商品,品尝美食,领略古都风貌,也感受北京人文奥运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逛前门”,成了中外游客了解北京和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选择

观看奥运比赛之余,“逛前门”成了中外游客了解北京和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选择。开街没两天,前门大街管委会就先后接待了毛里求斯总统一行,以及法国、韩国、圣马利诺等国的贵宾。

前门大街北起月亮湾,南至珠市口,全长840米。大街入口处,高大的正阳桥五牌楼与前门箭楼遥遥相望。五牌楼是北京历史上最大的街中牌楼。在原址原样复建的五牌楼为五间、六柱、五楼的柱出头式,庑殿顶,七样绿琉璃瓦,旋子金线大点金彩绘。牌楼正中,“正阳桥”3个金色大字分外醒目。

熙熙攘攘的步行街上没有公共汽车,也没有自行车,许多手持相机、DV的中外游客悠闲自在地走走停停,不时拍下一座座老建筑,有的兴致勃勃地在老建筑前留影。每座建筑外墙上的老照片与老字号的文字介绍,也引来三三两两游人驻足观看。

古色古香的前门大街距今约570年。21米宽的大街中央,青白石铺成的御道宽2.925米。自明成祖迁都北京以来,皇帝去天坛、先农坛祭祀走的就是这条御道。浓缩了北京文化的前门大街,也是一座鲜活的北京民俗风情博物馆。明清以来,前门地区一直是北京建筑文化、商贾文化、会馆文化、民俗文化、梨园文化汇聚的特色街区。月盛斋、全聚德、都一处等老字号,正阳门及箭楼,阳平会馆戏楼,福建汀州会馆北馆,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等历史建筑与遗迹,构成了老北京特有的商业与市井生活场景。

悠扬舒缓的背景音乐,伴随着游人轻松的步履,修旧如故的老建筑,带给人们温馨而又厚重的记忆。建筑墙面的砖石雕花,房檩上的绚丽彩绘,墙顶的狮子花瓶都一如往昔。大街两侧,栽满鲜花的太平缸花坛(图①),鸟笼与拨浪鼓造型的路灯(图③),门墩与拴马石造型的垃圾箱,无不体现出老北京生活的历史印记。来自云南丽江的一位游客参观游览后,十分兴奋地告诉主管修缮工程的崇文区副区长周永明:“这就是老北京!”

鼎盛时期,前门大街名店如云,人声鼎沸,行人如织。修缮后开街当天,老字号全聚德、月盛斋、都一处、一条龙、张一元等即开门迎客。轮不上进店堂品尝烤鸭的“老北京”,只好在外卖窗口排起了长队(图②)。中国书店的古旧图书,南区邮局的奥运邮票,也都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大北照相馆保存并陈列的那些珍贵老照片,则成了北京人新旧对比的最好参照。在前门地区生活多年的周永明说:“开街后如此火爆,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前门大街保护修缮,是北京人文奥运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开街前的一天,崇文区特别邀请曾在前门附近居住的老街坊和文化名人给前门大街“打分”。61岁的郗大妈,小时候每天上学都要穿行前门大街,今天受邀逛街,老人特别激动。郗大妈还专门带了DV,将修缮后的前门拍下来,寄给远在美国的女儿,让她也感受北京的喜人变化。八十高龄的闫志荣大妈,当年婚后就住在前门附近。奥运期间,她担任了街道治安志愿者。看到身边的变化,天天在胡同、街区巡逻的闫大妈也觉得自己越走劲儿越足。

“前门楼子九丈九,九条胡同九棵柳。”几位曾长期居住在前门附近的老街坊,不由得轻声唱起了儿时的歌谣。导游李蓉说,其实,大街的宽度、长度还跟从前一样,因为设计、施工都按历史资料严格把关。修缮后,原来临街的违章建筑被拆除,公共汽车也改道行驶,所以,相比从前,大街更宽敞、整洁、美观。此外,按旅游景区标准设置的移动公厕、双语标识、无障碍设施、志愿服务站以及急救、寻人等便民服务,无不令游人称道。

年近六十的刘继武曾是前门草场地区的住户,当他看到路东的新大北照相馆时,便欣喜地告诉旁边的老邻居:“我原来的照片大多是在这里照的,就连结婚照也不例外。”刘继武在前门大街附近住了50多年,他的全部生活都与这条大街的兴衰紧紧相连。他认为,前门大街修缮必然加快前门地区的改造,从而使这一地区的群众生活早改善,早受益。

近10多年来,北京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申奥成功后,面貌日新月异。与城区那些规模宏大、货品齐全的购物中心相比,前门大街的老字号早已落后于时代。周围胡同和大杂院里的群众居住条件极差,不仅大多房屋破损严重,而且市政设施老旧,安全隐患突出。在人均住房面积不到5平方米的这一地区,300多人使用一个公厕。许多老建筑的主体结构已经糟朽。木质楼、简易楼耐火等级低。道路狭窄的胡同,消防车无法进入。这几年,前门地区群众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最高、愿望也最迫切。

“前门大街保护、修缮是北京人文奥运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这一地区群众热切期盼的民心工程。”周永明说,从2002年底开始国际招标,工程修缮方案经过专家数十次研讨、论证,并广泛征求了群众意见。

目前,除修缮亮相的前门大街,前门地区22平方公里的道路、水、电以及燃气管道铺设已基本完工。待改造修缮全部完成,不仅群众的居住条件将得以改善,而且前门大街及前门地区也会成为吸引中外游人的新亮点。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前门为证 见证了奥运历史 的资料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