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首善之区”必须以经济发展作为支撑。从现实看,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已明显受到五个“难以为继”的制约:一是投资率进一步上升的潜力较小,继续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二是土地资源有限,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难以为继;三是能源、原材料扩大供给难以为继,广州在这两方面的资源都较匮乏,绝大部分要依靠外购,特别是在当前能源高度紧张的背景下,经济性采购的潜力较小;四是劳动力大幅增加难以为继,目前广州实际管理人口已超过1000多万,已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五是环境容量趋于极限,交通拥塞,环境污染、城中村改造成为广州“老大难”问题。
总之,未来几年,支撑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已不乐观,并有可能会成为广州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针对当前的这些发展难题,广州应采取以下思路和着力点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
推进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成为我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为目标,以“亚运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政府转型为突破口,围绕资源、环境、科教、体制四大瓶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协调发展”、“节约优先”和“双源并进”战略,积极推进经济循环化、社会和谐化、城市生态化和区域一体化,全力促进产业发展能量由低附加值产业链集聚向高附加值产业链集聚转变,着力形成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科技创新“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看,广州今后在“转型”上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
——以“亚运城市”建设为契机,用“转型”来指导广州“大变”的实现方式,以“转型”来看待和衡量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体系,将广州的各项工作纳入“转型”的轨道。以承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提升广州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塑造具有“活力广州、体育强市”特色的“亚运城市”形象。配合“亚运”战略的实施,按照“多中心、多功能”和“场馆建设带动地区发展”的原则,构建“两心、四城”的亚运城市空间格局,重点规划建设集体育、文化、会展、旅游、商务于一体的亚运新城。
——以构建“节约型城市”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节能性产业和节能性技术,推广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有效缓解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压力。大力发展低耗、低污、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加快旧城改造和工业旧厂房的更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进一步缩减广州中心城区内工业用地,加快传统生产基地向综合服务基地转型,降低市域内能源消耗,明显减少污染排放,保障绿地系统。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上,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置换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硬约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推动企业成为生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