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目标细化为36项指标
◎包含世界排名500强大学数量等
本报讯 (记者张然)昨天上午,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在北京社科院挂牌成立。目前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已被细化为36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解答了“建设世界城市包含哪些条件”的问题,这些指标还可衡量北京是否达到世界城市标准。
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秘书长唐鑫介绍,该基地将作为“智库”,将整合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各类资源,通过研究,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北京世界城市指标包括总体实力、网络地位和支撑条件三方面。其中,总体实力的指标体系包括GDP总量、金融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等硬实力,专利授权量、世界排名500强大学数量等软实力;城市的“网络地位”包括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信息地位等;世界城市的支撑条件则主要考虑城市是否有活力、是否有创新能力以及是否宜居。其中评价是否宜居的指标主要包括测评北京的交通事故率、每万人医生数量以及一年内的好天率等。
唐鑫介绍,目前只是列出了指标项,下一步将采集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近10年的历史数据,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指标体系进行量化。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避免单一拼经济
昨天,就建设世界城市有无北京路径等有关问题,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有关专家介绍,世界城市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都体现了城市自身的特点。北京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城市之一,因此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要避免单一拼经济的思路,坚持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
官员纳入基地促进成果转化
问:基地成立以后主要做什么?基地的研究成果如何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答:基地主要是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工作。9月份,基地将组织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到伦敦等公认的世界城市学习、调研。目前,基地承担了一项北京市级研究课题,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问题研究。同时院里正在研究的课题还包括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阶段性特征、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工作重点等。中长期的目标来看,这些研究成果预计八九月份能够有初步成果,并将纳入北京“十二五”规划重要参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