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 >>专家访谈 >>
 
吴良镛:再怎么全球化中国建筑不能忘了本土文化

时间:2009-02-20  来源:园林在线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凡是到过北京的人,都曾亲身品读过吴良镛。”这是在我国建筑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访建筑大师吴良镛

近几年,人们经常能听到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者在各种场合的大声疾呼:中国不能成为西方畸形建筑的试验场,要捍卫自己的文化,发挥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的建筑文化真的到了危险的边缘吗?

在今天中国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西方建筑师在中国的惊世之作层出不穷,文化自觉成为这位老者最为关注的主题。他从梁思成先生的瘦影中看出了卓绝的文化精神。

深受梁思成的文化保护意识的感染

1945年,一位从缅甸中国远征军中刚刚复员的年轻学生,接到一个消息,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夫妇托人给他留话,让他马上去见他们。这位建筑大师的召见让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备感意外,在此之前他与梁思成夫妇没有任何交往。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找到了梁思成。也正是这次召见,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一生。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吴良镛。

当时建筑专家梁思成看中了吴良镛的才华,邀请吴良镛参与到他的工作中。他们靠手绘编成了中国第一本文物保护目录《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它使许多中国古典建筑在战火中得以保存。

虽然第一次的会面后,吴良镛在梁思成身边只短短工作了几个月,但梁思成的博学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深深感染着吴良镛。抗战胜利后,文物保护目录的绘制工作暂告结束,吴良镛离开梁思成回到了原来的工作中。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对第一次见面的印象还深吗?

吴良镛(以下简称“吴”):第一次见面时他身体非常差,那个时候他正好拔牙齿,把满嘴的牙齿全部拔光,隔几天拔几个,隔几天拔几个,但是精神很好,谈锋还健,对年轻人很谦和,很关心。他说你就留下来吧,留下来帮他做关于古建筑的调查。也就三个多月,三个月后,1945年的8月15号日本投降了,我们没事做了。后来,梁先生写信来叫我看他,说他要办清华大学建筑系,问我愿意不愿意去,我说我当然愿意去,这样,就到清华教书了。

抗战胜利后,在校长梅贻琦的带领下,当时的清华大学处处充满着一种学术的革新精神,作为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名校,其学术风气至今仍然让吴良镛先生怀念不已。当时的建筑系由梁思成主持筹建,因为之前的因缘际会,吴良镛接受梁思成的邀请,成为清华大学第一位建筑系教师。

记:到清华时才20多岁,您就感觉到这里可能是自己要呆一辈子的地方,是因为有这样好的学术环境吗,还是因为什么?

吴:到清华,就感觉到学术风气非常好,学术大师那么集中。那时候单身宿舍,很少12点以前睡觉的,晚上看到的都是灯火。所以就在我们同辈里面出了很多人才。有好多投身革命,有好多投身学术,都很了不起。当时清华就是这么一个学术空气。对我一个年轻的20多岁的人来说,这正是我所向往的。所以,这就促使我非常安心地工作。

《北京宪章》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就在同时,梁思成承担了为联合国设计大厦的重任。利用这次机会,梁思成在美国考察了许多学校,其中特别注重考察了美国新兴的城市规划工作。从美国回国以后,梁思成带回了新的学术思想,也给吴良镛带来了一个令他欣喜不已的好消息,在美国期间,梁先生为吴良镛考虑了一所学校学习设计,那里有一位世界知名的城市规划大师———被誉为美国现代设计之父的沙里宁教授。

 
上一页 页码:[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吴良镛:再怎么全球化中国建筑不能忘了本土文化 的资料
· 吴良镛炮轰“畸形建筑”原因之一花费太大 [2013-07-08]
· 吴良镛炮轰“畸形建筑”原因之一花费太大 [2013-07-08]
·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2013-06-26]
· 中国建筑景观人才网 [2013-06-26]
· 中国建筑绿化网 [2013-06-26]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