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翠湖湿地公园位于海淀区西北上庄镇,2005年5月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公园以北京地区典型的自然湿地修复模拟为立足点,以自然湿地原生态为特色,突出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
北京市海淀区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海淀区上庄镇,西临稻香湖公园,东接上庄水库,南北皆为市级绿化园林带,是2005年5月国家建设部首批公布的九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之一,属人工修复湿地。翠湖湿地公园目前已完成一期湿地恢复建设面积53公顷,二期建设正在筹备中,总体规划面积将达到156.7公顷。湿地公园内共有湿地植物74科203属284种,湿地鸟类16目46科126种,公园一期处于封育期,尚未正式对外开放。 建成后的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将是一座集生态、休闲、科普、人文为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园内将有湿地科普馆、湿地体验展示中心等教育服务配套设施,使游人在生态湿地休闲自娱中,得到科普文化知识的熏陶和便利的服务。
目前,翠湖湿地一期工程已完工,通过开挖200m环湖生态渠,将上庄水库北侧的l500亩低凹地构造成具有湿地生态特征的生态园,并引进湿地动植物,建设荷花塘、芦苇塘、野生湿地植物展览区、水禽池、湿地生态农业、科教园区、观赏鱼塘和垂钓区、水上公园等九大功能区域,总面积100万m2。翠湖湿地生态园利用湿地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结构,进行功能区的划分和完善,建成集休闲、娱乐、观赏、学习和研究于一体,创造人、建筑与水景自然和谐的情调,使自然与美、休闲度假与学术研究完美结合的湿地公园。目前,翠湖湿地一期工程已完工,已开发了1000亩,水面积600亩。通过开挖环湖生态渠,将上庄水库北侧的1500亩低洼地围成具有湿地生态特征的生态园,并引进湿地动植物400余种,形成湿地景观。园内建有荷花塘、芦苇塘、野生湿地植物展览区、水禽保护区、湿地生态农业园、环园生态水区等。
北京历史上河流众多、水系密布,有着很好的湿地系统,湿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不少于15%,但是到了现在,却只剩3%。北京市规划,在2010年以前投资3.36亿元建设12个共计12万公顷的湿地,翠湖湿地正是其中之一。1999年,翠湖种业有限公司与上庄乡政府和村委会合作,租了一千多亩地,挖成湖泊种荷花,意图发展观光农业,然而经营不善未能发展起来。2003年7月,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接盘,开始了翠湖“万亩湿地修复工程”,意图花十年的时间,发展“养生产业”,做到“南有西湖,北有翠湖”。2005年5月,建设部正式批准北京市海淀区翠湖湿地公园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根据锦绣大地公司的构想,有了翠湖湿地,不仅发展了“高科技、高文化、高自然”的生态农业,海淀北部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和休闲旅游业也有了龙头。这一想法得到了海淀区政府的支持,承诺出资20亿元,并由海融达公司出面帮助完成湿地征地进程。据宣传材料,湿地公园整体规划面积10000亩(其中湿地6000亩,陆地4000亩),已完成一期面积1500亩,水面近800亩。目前公园内水禽种类达到40余种6000余只,其中野生水禽2000余只。公园坚持“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原则,致力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