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四合院 不一样的北京文化 >>文化杂谈 >>
 
“四合院”文化在碰撞中延伸

时间:2010-09-08  来源:胡同网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这里所说的“四合院”,当然是一个比喻。它指的,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无可奈何地走向瓦解和衰亡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北京,最能表现这一悲剧进程的画面,是在林立的高层建筑的缝隙中苟延残喘的四合院。“四合院”所代表的文化,所代表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关注这种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处境,它如何被挑战,被碰撞,被诱惑,被瓦解,它如何惶恐、悲戚、愤怒,或许还有抵抗。

四合院,特别是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北方民居的代表。其实,在中国的南方,民居也多是一个个封闭的院落,只不过四周的房间连成一片,不像北方的四合院那么大就是了。这在南方,被叫做“一颗印”住宅。而北方,则以四合院为典型。

据建筑史家考证,从敦煌壁画和其他中国古代绘画资料可知,隋、唐、五代的贵族宅第和乡村住宅,都已经采用了四合院的形式。到了明、清两代,北京已经成了一片四合院的世界。

其实,四合院也不尽然只是一种民居形式。早有研究者指出,整个北京城,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垂花门以外,是北京的前门地区,正房,是紫禁城。而紫禁城里,也是一个由许多小四合院组成的大四合院。难怪有研究者指出,在北京,几乎每一座建筑都是一座墙。

这样,四合院生活方式的特点就显而易见了。

第一是它的封闭性。四合院的四周,由各座房屋的后墙环绕封闭,一般对外不开窗。院门里,还每每以一座迎门的影壁遮挡、稍大的院子,过了影壁,还有一道垂花门挡驾。足见其封闭之深。第二是它的亲和性,这是对内而言。四合院把一小块大自然围在了自家的院落里。里面有树,有草,有金鱼,有朗朗的天空,一家人生活在其中,隐忍谦恭,尊卑有序,其乐融融。可以说,这是一个封闭的社会的缩影。

与这种民居形式相对应的,是四合院里繁衍生息、代代相承的居民们那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家庭关系,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思维方式……应该说,理解这生活方式最好的教科书,是中国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四世同堂》这部长篇小说的篇名,就概括了四合院的居民们的理想。而书中的那位祁老人,他和他的儿孙们之间那种尊卑有序却又充满了人情味儿的关系,就是一直存在于干百户北京人家的家庭关系。祁老人听说日本军队占领了北京,吩咐儿子们多买点粮食,多备下咸菜,早关院门,静候时局,这就是封闭的四合院里典型的思考样式。老舍的众多作品中,还有唯唯诺诺,不招灾,不惹祸,甘当奴才的旧警察;随和客情儿,审时度势的顺民王利发;逆来顺受,听天由命的程疯子……都堪称是四合院性格的代表。

其实,熟悉老舍作品的人不难看出,在祁老人、王利发时代,四合院及其生活方式就已经开始崩解了。老舍笔下的主人公们,他们的性格历史就是这崩解进程的形象注脚。人类文明的进程发展到当代,摩天大楼、立体交叉桥、嘶嚎的汽车、黑烟喷吐的摩托……更以洪水猛兽之势包围在最后一片四合院的四周。这样一幅画面已经出现在北京的街头:每天,晨曦的微光中,一辆辆驮着鸟笼的自行车或三轮车不时从马路上驰过。这是养鸟迷们到离家很远的公园、河畔,寻找可以挂鸟笼的地方。他们所居住的四合院,或被高层建筑所代替,或被车马喧嚣所包围。据北京的养鸟迷们说,百灵鸟在学唱的时候,是最怕嘈杂的声音的,这有点像小孩子,学话时很怕学到粗话,那就“脏了口”。为了他们那心爱的百灵鸟不至于“脏口”,他们在寻找一处清幽的所在。可是,这是否容易找到?

然而,和这画面一道在人们的浑然不觉中降临四合院的,是比这画面更深刻,更内在的危机。那就是人们的心理空间所受到的驱赶和挤压。传统价值观的鸟笼,似乎也很难寻找到一处可依的枝头:宁静闲适的家庭气氛,被电视广告和卡拉ok所骚扰;长辈们的尊严和权威,被晚辈们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路所漠视;忠厚忍让的中庸之道在贪婪奸诈的弱肉强食面前显得如此迂腐和自卑;传统的道德观念在享乐主义的诱惑下几近崩溃……生活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他们内心的冲突、感情的波澜,或许要比多好的语言概括的更为生动。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四合院”文化在碰撞中延伸 的资料
· 城市异化折射文化“沙漠化” [2013-08-15]
· 城市主题文化模式对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2013-08-13]
· 城市主题文化模式对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2013-08-13]
·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 [2013-08-08]
· 中国建设报:法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手段多 [2013-08-08]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