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既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场新的实践,对此,省委、省政府进行了精心研究和部署,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定位、工作重点、主要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有了十分清晰准确的判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把株洲的事情办好,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创新。
一、紧扣科学发展,在理念上创新
“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质,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首要的问题,是必须更新发展理念,努力围绕“两型社会”的主题,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树立生态成本观。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不能以破坏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那种只追求GDP的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的观念,必须坚决摒弃。要学会算资源账、算生态账、算长远账,决不能只注重速度的“快”;要严格项目准入,坚决做到五个“一律不批”:凡超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老污染治理不达标又上新项目的一律不批,不具备治污能力、没有排污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决不能要“有污染”的GDP和财政收入。
树立环境优先观。在当今的发展阶段,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取决于搞多少“优惠政策”,而是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所以,应该把环境治理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下大力气优化环境,要舍得牺牲眼前的利益,舍得淘汰落后的产能,舍得在科技开发上加大投入,舍得在环境建设上加大投入,坚决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硬指标,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和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树立民本政绩观。建设“两型社会”,目的是使人民群众得实惠。衡量发展成效和工作实绩的标尺,看是否真正把心思放在民生上,把政绩融在清水里,把丰碑刻在青山中。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不能光看GDP和财政收入增长了多少,更要看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增长了多少,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多少。
二、围绕“两型”目标,在方法上创新
创新就是改革,就是突破,创新就是理论上不拘泥于现成的公式,实践上不停留于现成的经验。而创新工作方法,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善于扬弃,以科学的态度去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治理环境污染要有新办法。株洲是工业城市,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必须首先突破环境污染这一道屏障。对此,我们的态度是:历史旧账必须清除,新污染坚决杜绝。一方面对清水塘工业区,我们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采取关停一批、搬迁一批、限期达标一批的做法,力争在短期内使老工业区环保达标。另一方面继续加大“一江两岸四港”的整治力度,保护湘江母亲河,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做强做大工业要有新举措。株洲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优势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要推进株洲的新型工业化,一是实施“5115”工程,打造主导产业集群。用3-5年时间,培育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10个以上过50亿元的旗舰企业,形成交通装备制造业千亿产业集群。二是重点发展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陶瓷、服饰、汽车、航空工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一批国家名牌产品。三是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在电动汽车、变流技术、轨道交通、风电装备、航空技术和有色金属等新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提升潜力产业的发展后劲。四是继续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平台,加大开发、引进力度,加强科研和孵化功能,争取一批国家863、973计划项目在园区落户,千方百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
城市建设管理要有新境界。株洲城市建设的目标是“一体三极、内提外拓”。依托市区这一主体,形成三个城市发展极,向东北呼应长沙,拓展建设云龙新城,发展物流产业和临空经济;向西通过栗雨工业园和欧洲工业园,与湘潭连接,向天易板块发展,并结合武广客运站建设,建设武广站前片区;向南开发建设渌口——南州新城,不断拓展城市腹地。内提是加快老城区的提质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配套功能。通过打通城市出入口,实施城市圈战略,实现组团式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以绿为美、以水为源的理念,打造宜居城市品牌。
三、综合配套改革,在制度上创新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必须发扬“敢闯敢冒敢试”的精神,才能走出新路子,实现新跨越。
把体制改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该先一步、快一步,从实际出发,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土地管理、产业发展、自主创新、金融服务、对外开放、财税体制、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方面大胆改革。重点在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投融资、资源环境、城市管理等领域积极探索,率先突破。从体制上理顺,起到优化配置资源,激活生产要素,提高行政效能的作用。
把机制改活。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宏伟大业、系统工程,只有建立起好的机制,才能激发活力。一是建立民主科学决策机制。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同时要经过科学论证,避免出现大的决策失误。二是建立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人才难得,我们要爱惜人才、重视人才。用人一定要公平公正,对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人才,要大胆提拔,放手使用。三是建立权责统一的问责机制。四是建立精简高效的执行机制。
把作风改实。作风问题,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事业成败,事关人心向背。要在机关干部中,树立一种理念:不在于出多少思路,而在于办多少实事;不在于总结多少经验,而在于上多少项目;不在于开多少会议,而在于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形成雷厉风行、敢于负责、少说多干的好风气。把每一项工作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抓到位,保证“两型社会”建设的每一项举措都能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