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论坛”上,顶级专家为大武汉发展谋划良方——
武汉金融中心重在服务平民
武汉的“两型社会”建设之路应该怎样走,如何才能步伐迈得从容、矫健?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顶级经济学专家,以及国家各部委官员,昨齐聚江城,为这座城市的“冲天一飞”谋划良方。
上午8时45分,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武汉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共同举办的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论坛在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拉开帷幕。
昨日,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论坛召开,与会专家学者踊跃建言。记者史伟 摄
制定排污权交易标准
近期,排污权交易频频出现在报端,它将如何开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首先,要对区域内的环境容量建立动态的评估机制,以此确定最大排污量并进行合理分割;其次,建立排污许可证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有偿出售排污许可;再次,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和交易规则,使排污权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样自由交易。这样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获得适量的排污权,出售排污权获得的收益可以用于污染治理,排污总量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李扬认为,武汉应当抓住排污权交易正在兴起时的机遇,制定交易标准。(下转A07版)
武汉金融中心要“为平民服务”
昨天上午,上证综合指数快速下探到1710.73点后,开始逐级盘升。
与此同时,在武汉召开的“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论坛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等一批国内经济学家,正在为武汉开辟证券场外交易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出谋划策。
发展为平民阶层服务的、为小企业服务的、为普通民众服务的金融机构,建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建排污权交易所……好建议一个接着一个。
上午在家上网看了一下股票行情,38岁的江海去上班了。江海是个老股民。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武汉证券所成立不久,他就买了第一只股票。此后,证券所里只要有新品种他就买,A股、“汉柜”、基金、期货,他玩了个遍,挣多亏少。
“武汉新建的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是不是就是原来的汉柜交易?”江海蠢蠢欲动。他猜对了——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和原来的“汉柜交易”一样,是深沪两市股票之外的场外证券交易。
经济学家李扬认为,恢复武汉的场外证券交易,将有助于推动武汉金融业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
李扬的观点得到了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的赞同:以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为依托,进行股权流通,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进而可以推动城市圈内中小企业股权流通对接。
金融中心不是招几个大机构
论坛现场有人提出,地方政府建设金融中心,通常是引进国际国内的大型金融机构在当地设分支机构,武汉建设金融中心也要这样干吗?对此,李扬认为这是本末倒置。他认为,武汉要想成为金融中心应着重发展当地的金融业。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金融机构在本地筹的钱,能为本地所用;本地金融机构发展良好,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地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要平民化
近年来,一些金融机构标榜“为富人服务”,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我一个普通老百姓,武汉建立金融中心对我能有什么好处?”对此,李扬毫不客气地指出,金融机构的这种标榜是一个坏毛病。武汉建立金融中心要多发展为平民阶层服务的、为小企业服务的、为普通民众服务的金融机构,要打出“为平民服务”的旗号。
有关机构研究表明,为普通人服务的金融机构更具有商业发展可持续性。
辜胜阻也建议武汉政府,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和社区银行。
■相关报道
武汉节能减排交易所下月试运行
武汉晨报消息(记者李炜 汪天明 许小明 通讯员杨建春)武汉节能减排交易所将于下月挂牌投入试运行,以搭建全国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平台。
这是昨日武汉市委常委、副市长袁善腊在参加“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4届市长联席会议”期间向记者透露的。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控制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目前,武汉已成立工作专班,推进交易所挂牌工作。交易所成立后,全市企业将免费获得初始排污权指标,并计划从今年开始实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所需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有偿使用,启动排污权市场交易。
环保也是本届市长联席会议上的重要议题,在本届联席会轮值主席方——武汉市政府的促动下,29个与会城市通过《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宣言》,承诺做好节能减排,减少农业和养殖业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