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天津港集装箱码头远眺,一片新生的海上陆地隐约可见。那里,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具有国际枢纽港功能的东疆保税港区。
5月26日,《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颁发。《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其中特别批准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一方面进一步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扩大开放,另一方面实现以点带面,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对滨海新区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意见》中,设立东疆保税港区是最为细化、最为具体的政策之一,也是滨海新区下一步开发开放最大的亮点之一。有关分析人士指出,以港区建设为突破口,通过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逐步建成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将有利于加快实现国家对滨海新区赋予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以创新统领港航建设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已经掀起新一轮的建设热潮。天津市交通委员会研究室主任董永存对我们说,国家要求我们用新的思路、新的体制和新的机制来推动新区建设,各项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高起点、宽视野。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
据董永存介绍,东疆保税港区的建设正在快步推进,它是天津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发展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桥头堡和重要的改革试验基地。
目前有研究表明,随着全球货物贸易的重心向东亚转移,国际航运格局和国际物流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国家和地区均通过设立特殊经济区,试图在东亚国际枢纽港口争夺中取得先机;而我国北方目前尚没有成形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如果不通过体制创新构建竞争优势,不仅不利于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可能导致我国北方各港口处于“喂给港”的格局,增加综合物流成本,使我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由此可见,以东疆保税港建设为起点,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将推动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挥改革开放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提高国家竞争力。
据了解,东疆港区位于天津港东北部,北临永定新河口,向西与集装箱物流中心衔接,南临天津新港主航道,西临规划中的反“F”航道,东临渤海湾海域。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3公里,总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整个港区具备港口装卸、物流加工、商务办公、生活居住、休闲旅游等五大功能。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天津市委、市政府正在加紧研究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蓝图,在天津港东疆港区进行超前规划、超前相关制度设计,借鉴国际通行作法,积极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力争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保税港区。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按照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即“对外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对内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天津的汇聚,带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天津提出建设新型保税港的概念,充分体现了国家建设滨海新区“高起点、宽视野”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带动区域发展
在采访中,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天津市上上下下都有这样的共识,滨海新区不仅仅是天津的新区,它更是环渤海的新区,是京津冀的新区,是“三北”地区乃至全中国的新区。滨海新区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振兴当作自身发展的重要内容。
记者在去年刚刚建成的我国最大的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了解到,中心建立的“大通关”服务平台,已经让许多腹地进出口企业享受到了“服务无界限”的便捷。哪怕远在新疆的企业,只需在当地办理通关手续,产品就可以装上集装箱,直接运到码头,装船出口。
这种在“大通关”平台下,异地报关使企业充分享受到便捷的物流,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更让天津港在内地一下辐射出了12个无水港,而这12个无水港使得原本只有37平方公里的天津港区辐射的区域达到了450万平方公里。比如,兰州一家企业选择在中心进行跨区域通关后,从天津到兰州运输一个20英尺的集装箱可节省费用6000元左右;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可节省8000元左右;企业仓储和运输费用明显降低。此外,跨区域通关模式还为企业大幅压缩了货物通关时间,特别是一些经营时令性强、季节性强货物的企业对此感受最深。
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天津港还陆续开行内陆至天津港班列,现已经开行至西安、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包头、成都等地的班列。他们对经天津港内陆班列运输的集装箱免收下线集港费、堆存费,减收换装费;对于煤炭、焦炭、钢材等大宗货物,根据规模给予收费优惠;建立铁矿石、钢材、果蔬、化肥等专业分拨中心,有效降低了中小货主的物流成本;与郑州等内陆地区签署了快速转关协议,内陆企业可以在当地直接清关,办理退税;以合作、合资等多种方式,与内陆货主、代理、运输单位结成市场开发联盟,继续扩展和延伸内陆“无水港”,目前已经在成都、乌鲁木齐等地成功组建了联合体。
目前天津港吞吐量达到2.4亿吨,其中70%以上货物来自北京、河北、山西等省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准箱,其中60%以上来自“三北”地区,口岸进出口货值55%来自腹地各省区。由此不难看出,天津港与内陆省区市的经济关联十分密切。
据专家预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深化和区域战略布局的进一步展开,腹地内部外向型经济将会迅速发展。我国北方是城市、工业、港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而天津在北方经济的国际化过程中和西部经济开发开放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
因此,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发挥天津作为京津冀和中西部地区重要门户的作用,将有力地推动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和整合,促进环渤海经济的发展,实现南北协调发展。
以实干加快建设步伐
据天津市交委研究室介绍,天津目前在按照“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抓紧进行东疆保税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在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在诸多方面正加快建设步伐。
首先是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即“两港两路”的建设:海港、空港、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其中包括加快建设25万吨级深水航道以及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码头群、2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项目,港口等级达到30万吨级;加大天津铁路枢纽建设力度;建设港城分离的立体交通体系,实现港区与周边公路运输网络的快速衔接等。
其次,加快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工程完工后将大大提升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作为国际干线机场和我国北方航空货运枢纽的规模和能力。
第三,充分发挥天津口岸与腹地口岸的交通网络优势,继续推进腹地“无水港”建设,推进口岸协作机制的完善,以“大通关”的联合优势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并将整个产业链延伸至周边及腹地省份。
第四,以天津滨海新区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契机,充分发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作用,重点发展航运经纪、航运融资、航运咨询、航运保险、海事仲裁与法律、信息发布等服务功能,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
透过上述举措,记者深深地感到,天津正在以创新的模式将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在实处。
天津港作为中国北方吞吐量第一的国际深水大港,正在积极打造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