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功范例—阿布扎比街道设计导则(查斯特·查尔曼)
阿布扎比四年前建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简称UPC),由世界顶级设计师参与规划、指导发展。
反思二战后美国修建的很多高速公路,所有的街道设计都是接入性的。21世纪,汽车只是一个选择,不能在街道上占主导地位。重点首先是行人,这是根本性的决策。
最佳的交通规划是理想的土地使用规划,最佳的街道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街道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行人和人行道,还要创造空间和场所;第二是公共交通运输的乘客;第三是自行车。中国有非常悠久的自行车历史,应该在北京进一步促进使用自行车;阿布扎比每一个街道都有环形的自行车车道,像便道一样通过一个缓冲区跟汽车道分开,同时由于地形和树荫也十分有利于骑自行车,因此阿布扎比已成为世界上最适于骑自行车的城市。
通过街道设计导则的实施,阿布扎比有望5年后大大降低对私家车的依赖。
四、唤醒城市(克里斯蒂安·德·波德赞姆巴克)
新城的设计和建造是整体性的工作,要涉足未知的领域,很多东西是不可预见的,我们要仔细地、渐进地做规划。
城市的形状是由交通系统勾勒出来的,生活在城市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出入街道,在街道上不断地发现、做出判断。街道从实质上和精神上都为人们提供了引导。
现在的很多城市变成了汽车之城、火车之城、机械化之城。在城市增长过程中高速交通像八爪鱼一样延伸,使城市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实现四通八达。但是,我们不断加给城市的线条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街道,而是管道——仅仅是帮助人们从甲点到乙点的管道。
“开放街区”在过去二十五年里是巴黎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很多街道设计中,把各种建筑和公共活动空间结合起来,建一些广场、花园等。由于街道是开放的,建筑物的立面得以被观赏,也没有太多的阴影;光线能够照进所有的建筑,建筑也有良好的景观和视角。这样的街道和城市具有舒展的空间,可以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得到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五、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及交通的挑战(彼得·卡尔索普)
全球碳排放大概有1/4与能源无关,有14%与交通运输有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运输会带来更多的排放。使用汽车、骑自行车和行走不是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而是城市规划决策造成的结果。
城市主义城市化的原则是混合使用和多样化。人口要多样化,城市的用途要多样化。把不同的用地作垂直分级,确保每一个目的地能够步行到达;再用公共交通把这些点联系在一起,就业也沿着公共交通线路展开。公交布线和城市网格使人们不需要进入交通大动脉就能够就近找到公交网点,大幅度的降低交通堵塞;(温哥华)使用较窄的单行线,也可以使交通在不干扰行人的情况下顺畅通行。
河流可以提供一种新的交通通路。我们要找到一种办法重复这个城市当中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并把这种文化特色彰显在新的城市化环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