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希尔伍德集团介绍(乔治·马格奈斯、史蒂芬·英格布罗姆)
主要从开发商和执行方的角度阐述了怎样进行项目的执行和实施,并举出一些希尔伍德集团在世界各地成功的案例。
首先要为项目确定总体的指导原则,也要找出项目的局限性和范围;同时重要的是要找到所谓的“加速器”,要在所有项目中找到一个理想位置并能很快实施的子项目,通过这个子项目的实施对整个项目起到加速的作用;最后还要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商业计划,吸引各方的投资和参与,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新城。
七、贝聿铭事务所项目介绍(乔治·米勒、司徒伊冯)
贝聿铭事务所的设计理念——建筑是一种造地的艺术,包含公众生活的质量和公众空间,无论建筑类型、规模大小、位置如何。
八、新城枢纽规划与设计(奥伦·撒切尔)
北京公交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使用私家车出行更能吸引人的交通方式。由于目前公交系统设计不不完善、过于拥挤,不能提供高水准的服务,所以更多的人选择开车。
让公交系统更加有吸引力的要点是价格便宜、舒适、四通八达,与设计良好的人行道系统相联系。
整合联系中心城的交通和区域内部的交通不能仅仅依靠增加轨道线,要将公共交通网络与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创造环境友好的模式,让大家舒适、便捷来往于不同的交通模式之间。基础设施要有机地和城市生活结合在一起。
好的街道网络应该是街区划分比较小的。
北京东站目前方案是卫星式设计,通过天桥或者地下通道连接到其他地方,这将非常不便。在日本,车站已经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完全嵌入到城市当中,有通向周围街道的多个出口,与城市生活形成几乎是无缝的连接。
九、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结合:都市发展的最佳实践策略(伊丽莎白·蒂肯)
可持续发展策略包括:重建高密度区,特别是交通干道附近的高密度区,实现密度与交通容量的适应;土地混合使用,提供方便的购物和服务途径以满足步行和自行车的可达。
规划之初要把行人和自行车交通考虑好,创建一个有活力、有吸引力、适合步行的环境,使大部分人能够通过步行到公交站点。
新城的发展要有清晰的(产业)规划,只有与中心城在就业岗位的提供、服务水平上形成有效的竞争才会减少长距离的出行。